重庆海康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向道成:
按照惯例,每年四季度是国内企业的生产旺季,因为后面跟着元旦、春节两个节日,但现在企业情况并不理想。同时国际市场也非常不乐观,出口东南亚的产品价格一再下降。国内市场随着国外市场一块走入淡季,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看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用它最直接的形式向企业示警了。
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懂得国际贸易规则的专门人才,这对企业太重要了。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还不了解对方的游戏规则,不是就等着挨打吗?为此,我们已经在做两件事:把重庆工商学院、重庆行管办的有关专家、教授请来,给企业中层以上的专业管理人员定期上课,内容涉及国际贸易规则的运用,如何更有效地和国际竞争对手谈判等许多方面,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补上这一课。另外,企业已经专门成立了“人才资源开发部”,重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将懂得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放到更好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WTO以后的竞争环境,我们已经提出用60支~120支中高档精梳纱来拓展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用“逆势而上”的发展思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的供与求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在供大于求的品种中,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在供不应求的产品中,也有市场份额小的品种,这就需要企业学会审时度势,抓住机会,不断创新,开拓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两方面,我们都对自己有信心。
河南沁阳市中会纺织助剂厂厂长栗中臣: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打开家门就是国际市场的现状,我们不用紧张。其实,我们在研究国外竞争对手的优势时,也要看到对方的弱势,他们的弱项就是我们的强项。比如我们企业,做浆料已经十几年,不论是纺织行业大发展的时候,还是经济效益大滑坡的时候,我们一直保持着匀速发展的步伐,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平稳上升,我们没遇到过产品卖不出去的困扰,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一直保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做好浆料必须有好原料,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自己的优质玉米原料基地,原料是我们的,运输又在国内,光是产品价格和运输费用国外企业就不能和我们比。再加上多年来我们不断开发出适合国内纺织企业所需的浆料,和纺织企业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我们十几年纺织企业的客户,供销科长换了十几个,客户就是没有变,图的什么?不就是对你产品的信赖吗!
浙江海盐广大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大为:
中国在加入世贸谈判过程中,我们就已经非常清醒地看到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马上调整用人思路,培养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专业人才,应对国际挑战。为此,我们从今年年初就制定了一个两年培训计划,35岁以下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在两年内掌握英语口语会话,逐步了解国际贸易规则。35岁到45岁的管理人员要基本听得懂英语,这两项条件都作为年终考核要求对管理人员提出来。同时,我们已经推荐了两名企业的优秀人才到大学专门学习国际外贸专业,从现在看,这些准备都非常有必要。目前,我们刚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出口了,这些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我们加大对外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纳,除了做好内部的人才培养外,还必须吸收新鲜血液。12月25日,我们要到杭州外贸学校去招聘英语专业、国际外贸专业的学生,来加强企业的国际应对能力。
编后:“入世专题”从11月13日开栏以来,先后刊发了十几篇相关专访,来自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全国人大、纺织工业协会、大专院校、国际财团、国内企业的相关人士先后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加入WTO给纺织企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在业内外展开多角度的交流和沟通,使业内人士清醒地看到行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用更强的紧迫感,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定未来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信心。“入世专题”栏目在今天告一段落,但我们依旧会继续关注有关WTO的热点话题。作者:胡晓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