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民强
主持人:据国内外媒体报道,“名瑞”的英文名字“FAM ORY”早已响彻国际婚纱、晚礼服市场,每逢订货季节,全球各地的经销商便会纷纷来到潮州,云集“名瑞”。请问蔡总,这是得益于潮州传统工艺的魅力,还是缘于“FAM ORY”的名牌效应?
蔡民强:传统工艺是基础、品牌则是助推器,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没有潮绣文化的坚实,如果没有“名瑞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潮州刺绣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生命力,它只能停滞不前。“名瑞”生长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潮绣传统工艺之中,但并不是停滞不前成为历史古董,而是把这种用于装饰的古老传统工艺改造成为充满现代气息,并运用于大生产新产品,把传统刺绣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追求的是用厚重文化托起的,能为现代生产所喜闻乐见的新工艺。应该说,“名瑞”在创新潮州刺绣工艺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名瑞”。如今名瑞婚纱、晚礼服即承袭于潮绣的独特针法和技艺,又在艺术上和手法上加以提升和创新,在弘扬了民族文化的同时,又注入了现代西方的艺术元素。也许这正是“名瑞”刚一进入国际市场,便一炮走红的原因。
有人说,四大名绣随着市场化潮州刺绣一枝独秀,而其它刺绣品种的生命力越来越低。国内的同行曾表示,希望我能主持一场四大名绣及中国刺绣研讨会,共同拯救中国刺绣这一工艺奇葩。如何将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本和融入了世界时尚潮流的社会文化心理汇集起来,并注入到我们的服装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中去,变成我们品牌、我们企业、我们产业的发展灵魂,这是中国服装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的首要问题。
主持人:蔡总,你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就是“传统的工艺必须赋予在时尚的载体上,才能具有价值。”那么,请问蔡总,在成就“名瑞”过程中,除了传统工艺和时尚载体的最佳结合外,名瑞还有哪些不同于其它品牌的优势?
蔡民强:产品优势。即做别人没有的东西。“名瑞”是国内最早生产婚纱、晚礼服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基地。不但如此,我们正在把它建设为引领国际潮流的设计基地。目前,名瑞公司从事服装设计、纹样、制版等人员200余人,已形成了强有力的设计团队,年创新时装款型4000余种,世界婚纱、晚礼服产品中有50%都是源于我们“名瑞”设计师的作品。
如果把服装业整体比喻成一个金字塔,那么,婚纱、晚礼服就是这个塔的塔尖,这就是我们有别于其它企业的优势。企业具备了产品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名瑞”营造产品优势的真谛正在于此。
主持人:蔡总,你曾公开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品牌的核心并不在于拥有多少专卖店,拥有怎样的管理体系和营销理念。”那么,你认为品牌的核心是什么?请为我们聚焦一下名瑞品牌最为核心的内容。
蔡民强:品牌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引导潮流。服装业是一个传统性很强,但又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的产业。设计创新,款式翻新,时尚引领,潮流推动,已成为一个国家服装行业的运营灵魂。
一个有实力的品牌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也可以使股东手里的股票不停地升值。但再有实力的品牌依然需要不断提升,创新是品牌永远的主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精神内涵的挖掘,品牌营销网络的建设,品牌服务方式的改进,以及品牌文化的扩张、品牌理念的发展等均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本。
作为季节性很强的服装行业,尤其离不开创新。如果这一季你没有创新产品或者你的产品不被市场认同,就意味着下一季你的企业会停工,生产线不能开动,你的品牌将被市场所淘汰。“名瑞”目前虽然已经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但品牌并未进入安全区。“以人为本,互惠互利,开拓创新”是“名瑞”永远的追求。
主持人:“名瑞”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婚纱、晚礼服市场成为高附加值产品,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
蔡民强:“设计和创新”是“名瑞”永远的风向标。在品牌经营上,“名瑞”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深刻的内涵,广告和形象识别系统等只是其外表形式,创造价值才是其追求的核心。“名瑞”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婚纱、晚礼服市场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正在于此。我们不仅注重从高品位、高档次、高质量等方面来树立品牌形象,而且看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确保品牌成功运营中的地位。从“来料加工”走向“正常贸易”、从“来样加工”走向“跟随潮流”,从“研究潮流”走向“引导潮流”,“名瑞”每一步都没有离开“设计和创新”。
主持人:名瑞从潮州走到美国第七大道、第五大道(国际婚纱、晚礼服的时尚中心),从一家国营潮绣厂成为婚纱、晚礼服领域公认的国际大牌,其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蔡民强:体制问题。企业在未改制之前,受到国营体制条条框框的束缚。如,企业用工、企业办社会,企业技改需层层审批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1992年,“名瑞”从地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1997年又从国家控股转为企业员工控股的全面改制,变为名副其实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现在体制改变了,机制也灵活了,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出口创汇从原改制前年出口978.33万美元,发展到目前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以上,增长了两倍多,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企业。
主持人:有人说,名瑞是墙里开花,墙外结果,对此,你怎么看?很多人为“名瑞”放弃国内市场而遗憾,作为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名瑞为什么会选择远离国内市场?
蔡民强:“墙内开花墙外结果”,这句话用在“名瑞”身上似乎很合适。因为产品的市场性和国内的经济水平问题,名瑞的知名度在美国和欧洲高。相比之下,在国内只是被一些同行和外贸单位所认知,大众百姓并不太了解。但名瑞也并不是没有涉足国内市场的胆量和力量。
20世纪90年代,“名瑞”也曾一度进军国内市场,甚至在1993年、1994年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仅在东北一个市场就创下年销售近500万元的最高纪录。但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晚礼服满街走,所以就鸣金收兵了。显然,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市场环境,消费文化至关重要。
但不管怎样,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国内婚纱、晚礼服市场的培育,我们认为,中国的晚礼服,婚纱市场是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同步的,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在它成熟的时候,名瑞在世界婚纱、晚礼服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主持人:目前国际品牌抢滩中国市场的势头十分强劲,在这种情况下,名瑞是否会考虑调整目前的市场计划,从而大举拓展国内市场。
蔡民强:我们目前还没有大举拓展国内市场的计划。我们只是想从电子商务上逐步切入国内市场,首先从量身订做开始,实行网上销售,待条件成熟后再发展专卖店,开拓国内市场,这可能要等上1-2年的时间。
主持人:随着后配额时代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你认为中国服装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应如何寻找突破口?
蔡民强:中国服装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开始融入全球市场,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过去无设计能力到拥有自己的设计师;从低质量、纯加工到高档次、正常贸易;从花式品种少、产品单一到多样化、多领域全面发展。中国服装业正在进入战略转型。
服装行业作为中国国内的一大产业,已发展成为自主的特色规模工业,从过去的小打小闹、来料加工到自有品牌,再到区域性品牌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产业之一。我们知道,从2005年开始,全球都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它给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天地,也给中国服装业快速发展、走向世界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今后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关键应该是不断提升自己,一定要对市场定好位,要向高品位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生产企业要在生产上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上下足工夫,要在设计、开发面料、营销模式、开拓市场上去不断努力,并且逐步使产品进入到终端市场,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何让中国设计师的低成本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如何使中国文化底蕴和工艺与现代面料、款式、设计、技术相结合,是我们进军国际市场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