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 (纺织机械及喷气织机、染整设备) |
|
|
发布时间:2006/6/24 16:10:00
文章出处: |
|
|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对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高度重视。在2004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必须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快改变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状况。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抓紧制定若干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务求尽快取得突破。2004年4月,国务院在大连召开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座谈会,培炎副总理亲自到会,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措施、要求等作了具体的指示。国务院要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就加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的领导、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程、研究制订促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政策措施等提出具体意见。会后,开始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经过近两年的起草、讨论和修改,今年2月以国发[2006]8号文件下发了《若干意见》。
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我们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上世纪50年代,我们在原苏联的援助下,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电力、冶金、石化、交通等国民经济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装备。建国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和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自信心。改革开放后,我们扩大了国际交流,引进了大批装备和技术,也与外国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制造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重点工程建设,我们开展了千万吨级露天矿采掘设备、大秦铁路重载列车、宝钢工程设备、30万及60万千瓦火电机组、30万吨乙烯、三峡机组、秦山核电站机组、秦皇岛煤码头设备、正负电子对撞机、500千伏交流输变电设备等十二套重大装备的研制,解决了上世纪后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也为以后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弹一星”和一批重大装备的研制成功,集中体现了上世纪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造体系,目前在制造规模上居世界第五位。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约7万家,从业人员近1838万人;2005年工业总产值6.8万亿元,利润超过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8%左右。
近年来,依托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等项目,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和国产化取得了新的成果。
———发电设备。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造体系,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每年5000万千瓦以上。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80%以上为国产机组。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30万、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已经实现国产化,是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重大机组项目的建设,通过与国外合作制造,采取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新型发电设备制造技术。目前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经批量生产和投运。在60万千瓦核电机组实现国产化的基础上,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也部分实现了国产化。近期准备建设的岭澳二期百万千瓦核电站第一台机组国产化率可以达到50%,第二台机组国产化率可以达到70%,蒸发器、压力壳等主要部件可以在国内制造。哈电、东方电气集团通过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混流水轮机组合作制造和技术攻关,已掌握70万千瓦级大型混流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将自主制造右岸8套机组,标志着我国大型水轮机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在大型燃气电站设备的自主制造、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制造以及大型风电机组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输变电成套设备。通过西北电网750千伏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和三峡500千伏、贵广Ⅱ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与国外合作制造并引进技术,已掌握了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正在着手研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
———冶金装备。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宝钢三期设备国内供应部分超过80%,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关键设备已研制成功,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炉尾气回收装置等已实现了国产化。鞍山钢铁公司与一重联合,二重与中冶赛迪公司联合,进行设备和技术总承包,实现了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的国产化。
———石油化工装备。7000米电驱动石油钻机已成套出口,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4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分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万~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其中,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成功地完成了多个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中“首台(套)”大型离心压缩机国产化的任务。
———船舶。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日元、韩元大幅度贬值,日韩造船企业竞争力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协调用户部门和生产企业,积极组织沪东造船厂引进LNG(液化天然气)船建造技术,实施LNG船国产化。正是这些政策措施的综合效应,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能够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大型海上石油储油轮(FPSO)、8000标箱级集装箱船和3万千瓦级低速柴油机及曲轴,正在研制14.5万立方米级LNG船、5万千瓦级低速船用柴油机和大型船用曲轴。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城市交通状况使许多大中城市纷纷要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当前我国近30个大中城市正在建设或筹划建设城轨交通设施。如果大量设备依赖进口,将极大地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政府和项目业主不堪重负。1998年组织实施的城轨交通设备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是第一个国产化依托工程,所需156辆车由长春车辆公司中标承造,平均每辆车价格122万美元,比广州一号线车辆(原装从西门子公司进口)价格下降了33%;同口径比较,二号线机电设备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7亿元,较一号线降低了7600万元,降幅达31%。实践证明,城轨交通设备国产化工作对项目业主单位、生产企业、政府和社会都有益无弊,是多赢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化率达到70%以上。
———数控机床。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到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第四大机床生产国。2005年,我国生产数控机床5.9万台,涌现了一批高档数控机床,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国家领导人对发展数控机床极为关心,多次对数控机床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去年5月份,发展改革委会同国防科工委在大连联合召开了国产数控机床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数控机床生产骨干企业、国防军工企业等主要用户和科研机构共商数控机床产业振兴大计,促进了用户和制造企业的合作。大连机床与华中数控合资建设国产数控系统项目已经启动,共同开发研制国产数控系统并形成产业化基地。沈阳机床集团公司组织实施产品召回活动,是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一个创举,也体现沈阳机床集团公司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五十年来,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体系,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所需的大部分装备,并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某些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融入电子信息技术,发挥了后发优势。但国内仍有些人不相信国产装备,不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宁可花大钱去买国外同样性能的装备。例如,30万、60万千瓦火电机组用的DCS分散性控制系统,上海的新华公司和北京的和利时公司均达到了和国外相当的水平,但国内大量的电厂就是不愿意使用,宁可多花一倍的钱去买国外的控制设备。相反,国外的大公司看中了新华公司,并认定新华公司将成为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最后GE公司以控股90%、新华公司主要技术和管理团队私人持股10%买下了这家公司,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其他领域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在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妄自尊大。我们要承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的开发制造能力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的产品少,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一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普通产品制造能力过剩,而体现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实力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重要领域发展所需大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成套装备不得不依靠进口解决,且依存度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国家发行国债扩大内需,国内装备市场需求急剧膨胀,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订单都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机械产品的进出口逆差在急剧增加。2005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进口机械产品逆差有所减少。我国机械产品国内自给率已达到三分之二,但重大装备国内自给率不到50%。
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滞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承担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过重,改革进程缓慢,缺乏创新机制和自我改造能力,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
|
|
|
|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
|
|
|
|
|
|
|
|
图片新闻 |
|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
|
|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
|
|
|
|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
|
|
|
|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
|
|
|
|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