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获悉,农业部在该自治区石河子121团培育、大面积种植长绒棉新品系获得成功。这使长绒棉的种植纬度向北移了5度,将我国长绒棉种植区域扩大10倍,将有望改善我国长绒棉长期以来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
据《新疆日报》报道,该项目全称为“国外优良长绒棉品种及先进技术引进、吸收与示范推广”,于2002年立项实施。项目工作组先后从国外引进优良长绒棉品种和育种资源,与国内品种配置杂交组合,通过筛选、改良和南繁北育,终于选育出适应范围广、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长绒棉新品系,今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新海22号。
今年该品系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进行大面积种植。种植结果显示,该品系生育期为125天,皮棉平均亩产在80公斤左右。据一位项目组专家介绍,与目前当地普遍种植的陆地棉相比,种植长绒棉的经济效益要高。如果管理精细一些,皮棉亩产完全可以达到90公斤。
新疆作为我国惟一的长绒棉产区,过去只有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吐鲁番部分地区适宜种植长绒棉。目前,国内每年对长绒棉需求量在15万吨左右,而新疆长绒棉产量最高年份仅为7万吨。
新疆农业厅外经处一位负责人称,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长绒棉的生产能力,增强新疆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自治区长绒棉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新疆种子管理总站站长、项目组总负责人许建称,此次长绒棉在北疆地区种植成功,使长绒棉种植区域移至北纬43度左右,这在世界长绒棉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反复实验结果表明,该长绒棉品系完全可扩展到甘肃、宁夏、山西等省区的早熟棉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