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冷,保暖内衣开始上市。自去年冬天铺天盖地的“暖卡”、“暖素”、“热力卡”等“概念”之后,今年商家又有什么新招?某品牌保暖内衣负责人表示:“今年再想玩噱头可不那么容易了,从11月1日开始针织保暖内衣新标准将推行,消费者在选购时仅看‘保暖率’这一项就能清楚地评判出保暖内衣的好坏了。”
据悉,早在2000年国家曾经出台过《絮片类针织保暖内衣标准》,明确规定了保暖内衣特有的保温率、透气性和透湿量。但从2001年以后,大部分厂家都不再采用标准中规定的以羊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无纺絮片层来实现保暖功能,转而使用保暖性能较好的纤维或采用拉毛、起绒的工艺来提高产品的保温效果,这些技术虽然更符合国际保暖内衣发展潮流,但与《絮片类针织保暖内衣标准》中的相关指标很难沾上边。服装业人士指出,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多数保暖内衣厂家都可以达到这个标准,但对于其核心的保暖率、透气性等指标却没有任何参照标准,因此给了残次品牌鱼目混珠的机会。
目前,各知名品牌都在标签上注明了棉、氨纶、超细旦丙纶等原材料各自的含量和产品的质量等级等8项内容,但仍然以“热弹卡”、“远红外”、“负氧离子”等高科技概念为卖点,而对于这些“卡”、“素”到底是什么和保暖程度如何却没有详细说明。
据介绍,即将实施的新标准规定,产品包装上应明确标识保暖内衣的主要功能指标--保暖率以及单位克重保暖率,一件保暖内衣包装上标明的保暖率如果是40%,就表明该款内衣可以保护住40%的热能不散失。
然而,对于这个即将出台的新标准,目前很少有消费者知道该标准即将颁布,对如何根据商品标注的保暖率来选购也并不知情。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些保暖内衣的经销人士对此也不甚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