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为应对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的新形势,明年起我国政府将采取加征出口关税等8项措施。加征出口关税短期内必然使部分纺织品出口面临限制,但结合商务部同时推出的另外7条措施看,政府计划加征出口关税的初衷是为了整个纺织行业更健康发展。
从建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纺织行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90年代,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行业结构调整、纺织行业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纺织行业逐渐陷入困境,1996年经济效益跌到谷底。1997年随着纺织行业作为国企改革脱困的突破口,纺织行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大力进行行业结构调整,终于在1999年全行业扭亏的基础上,2000年开始盈利,走出了一个缓慢的上升通道,行业景气日益回升。2004年1-10月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0%,出口同比增长21.2%。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而美国和欧盟是两个主要的进口市场(两者合计占世界服装进口的68%),但由于配额限制,2003年我国对设限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只占全部出口额的23%。2005年1月1日剩余的49%的配额限制即将被全部取消,这将使得全球纺织生产商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我国纺织行业将凭借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配额取消并不必然带来中国纺织行业的"井喷"行情,中国纺织行业要大发展,尚需解决其面临的一些问题。
提升纺织业国际竞争力
---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
◆ 国际上反倾销、特保等贸易保护主义将阻碍我国纺织品的大幅增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及银根的收紧,纺织行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化纤等原料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能源、运输短缺也给行业经营带来一些困难。
◆ 对于国内纺织企业来说,应对市场机遇和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此,需要大力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牌档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加强产业规划,优化产业格局。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整个纺织行业的运行态势较好,其中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产量、销售收入及增加值,都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发展态势良好
2004年1-10月我国纺织工业生产情况良好,几乎全部的大类产品产量都保持了两位数同比增长。主要产品化纤、纱、布和服装的累计产量分别达到1177.38万吨、880.00万吨、235.99亿米和94.28亿件,分别同比增长了23.85 %、16.22 %、16.59 %和14.37 %。
2004年1-10月我国纺织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2876.2亿元,同比增长25.33%;产品销售收入12259.7亿元,同比增长26.89%;利润总额386.3亿元,同比增长18.99%。
据海关统计,2004年1-10月全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总值为931.6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 %,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794.30亿美元和137.3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2%和8.0%。
据国资委消息,2004年1月至10月,全国45家纺织行业国家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为561.4亿元,同比增长了14.8%,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主营业务收入640.6亿元,增长15.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20.1亿元,增长6.8%,由于受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外市场需求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
孙淮滨表示,总体来说,我国纺织行业在今年的经营态势是不错的,但是与去年相比,纺织行业在今年的表现稍显逊色。另外,虽然明年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行业将打开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产值、增加值及市场份额等经济指标将会出现较强劲的增长。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纺织行业"井喷"行情的出现。
面临不利因素
2004年,纺织行业的经营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纺织行业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孙淮滨向记者表示。
从国际上来看,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将全部取消,但"后配额时代"并不必然带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纺织企业将会遇到更多的贸易壁垒。由于我国入世时是非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欧盟仍然可以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救济和特保等措施。
今年是取消配额前的最后一年,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加剧。2004年5月3日,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进口管理局发布公告宣称,正在考虑改变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调查单独税率审查政策,该政策若得以改变,则会提高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门槛,同时也将增加裁决的随意性和中国企业承受高倾销税率的潜在危险。今年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立案公告,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化纤布进行反倾销调查。另外,除了美国和欧盟,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向中国发难,今年就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在主张延长纺织品配额时限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上签字。
孙淮滨表示,从国内来看,纺织行业也遭遇了一些问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及银根的收紧,纺织行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化纤等原料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能源、运输短缺也给行业经营带来一些困难。纺织企业维科精华就在公司2004年半年报中指出,公司经营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能源紧张上,特别是电力更为突出。
提升竞争力是根本
中国纺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弱,技术装备实力还不强,出口仍然以贴牌为主,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为主,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这大大制约了出口服装的价值,而且也易招致国际上反倾销、特保措施的打击。
孙淮滨表示,对于国内纺织企业来说,应对市场机遇和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此,国内纺织企业需要大力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牌档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加强产业规划,优化产业格局。(记者 程立新)
配额取消 棉价持续低位 人民币升值预期 出口税提高
后配额时代的纺织业面临四大挑战
展望2005年,我们认为行业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配额取消带来发展机遇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而美国和欧盟是两个主要的进口市场(两者合计占世界服装进口的68%),但由于配额限制,2003年我国对设限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只占全部出口额的23%。2005年1月1号剩余的49%的配额限制即将被全部取消,这将使得全球纺织生产商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我国纺织行业将凭借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配额取消将导致量增价跌:配额取消后市场空间的扩大将使得我国纺织业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导致出口量会有一个大幅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竞争者的增多和竞争的无序会导致出口价格的下滑。通过测算,我们认为虽然有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但配额取消后出口量增还是足以抵消价格下跌,纺织行业的业绩应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配额取消将是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由于新增产能的扩张和竞争的激烈,单个公司受益程度相对下降。纺织企业能否分享配额取消后市场扩张,将取决于其自身竞争力,优势公司将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受益空间。从国内企业目前状况来看,价格战将不可避免,企业利润将更趋微薄,弱势公司将在这轮洗盘中出局,优势公司经过这次优胜劣汰后将获得一个更为良性的发展空间。
2、主要原材料棉价处于相对低位并保持基本稳定
棉价在高位盘整后从5月份开始下滑,目前已接近11350元/吨左右的水平。分析2004年、2005年新的棉花年度的供求状况,由于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增长了10%,预计新的棉花年度产量大约为630万吨左右,从需求方面来看,预计纺织用棉消费在730万吨左右,再加上其它用棉消费,总的棉花消费在770万吨左右。新的棉花年度供需缺口较去年有所缓和,将下降到140万吨左右。2005年棉花进口配额为89万吨,加上2004年保留的50万吨,预计新的棉花年度国内供求将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从国际状况来看,2004、2005年度全球棉花供大于求,这种状况会导致Cotlook A指数走出下跌的行情。
综合分析下来,预计新年度棉花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并保持基本稳定,再次出现像去年那样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不大。棉价维持在相对低位并保持基本稳定,将有利于棉纺行业降低成本和持续稳定发展。
3、预期中的人民币升值具有潜在负面影响
纺织品、服装及化纤是典型的贸易品,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会通过影响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和原材料成本,影响相关公司的经营业绩。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为汇兑效应,主要是指人民币升值引致的对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