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维
11月2日,随着收储政策的正式公布,国内棉花市场又陷入了上下两难的困境。从政策的具体内容看,与先前市场预期差不多,并没留给市场太多的意外。由于当作利好市场已提前充分消化,政策正式出台之时很大程度上已变成利空,毕竟,市场上早有“利多出尽是利空”的传统思维。
在此,笔者觉得有必要正确认识收储,因为,这是准确把握棉花市场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说,收储政策是一面双刃剑,一方面,它规定了328级棉的上限,扣除费用公定约在11200一线,有利于与国际棉价的接轨和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国内存在需求缺口的情况下收储(不管缺口究竟有多少?),是为了减少国内供应量,阻止棉价过度下跌,保护农民利益,稳定棉花产量。在国际棉花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公平的说,收储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国家、农民及纺织企业三方利益的平衡。但市场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律,一个政策的出台可能对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是最根本的,市场最终仍要靠供求关系来说话。
对消息敏感的电子撮合与郑棉期货市场在经历了上周与昨日的大幅波动后,整体有走弱的迹象。撮合开市小幅走低,交易过程波动盘整,收市呈现中期合同收高、较近期与较远期合同收低的态势。而郑州棉花继续横盘整理,上下波动的范围有限,尾市出现下跌的趋势。业内普遍认为,郑棉反弹已基本告一段落。后市将振荡下行。
籽棉价格这两日上下反复不定,后市有走弱迹象。据了解,棉农观望氛围再次浓郁,市场交售清淡,部分地方的棉企回调了棉价。如河北省衡水籽棉收购价小幅回落0.07元/斤,棉籽价格也跌了0.03元/斤。按照目前三级花2.23元/斤、衣分34.3%、棉籽0.63元/斤计算,折合皮棉收购价为10589元/吨。目前大部分产棉区开始采摘和收购霜后花,棉花采摘已经完工80%,而流入轧花厂的不足30%,棉农手里还有50%的存货难以销售。随着籽棉价格的稳中有落,各地现货棉价处境尴尬。目前三级棉一般到厂价在10800-11400元/吨间,可以说与国家收储价格上限基本一致。向上,纺织品市场仍然不容乐观,且棉纱、棉布价格还没有企稳,对棉花支撑能力有限,而资金瓶颈的难以改观更是压在涉棉各方身上的一座大山;向下,则有国家30万吨棉花收储的有力支撑。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对于棉市后期走向,笔者认为平稳应是主旋律。初步估计棉价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籽棉价在2-2.5元/斤之间,标准级皮棉在10000-12500元/吨。还是那句老话,只要纱布市场不繁荣,棉花市场不会独自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