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使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不畅,国内服装市场销售下降,纺织服装展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但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随着疫情的控制,市场将会出现强劲反弹——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对纺织服装业来说,非典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呈现。旅游休眠,逛街的人数骤减,购物欲望下滑,这些因素影响了发展势头旺盛的纺织服装业。
一、纺织服装展会首当其“冲”
近年来,纺织服装展会走势强劲,会展场所供不应求,几乎达到了爆满的程度。但非典的来临,令许多纺织服装展会延期的延期,取消的取消。
原定于4月27日至29日在浙江世界贸易中心举行的首届中国化纤上下游及相关产品展示经贸洽谈会被迫延期。
原定于5月22日在浙江农业展览馆举办的中国(杭州)国际面料、辅料及纱线展将延期至9月4日至7日举办。
原定于6月2日至15口在上诲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和第五届上海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展览会及相应的各类技术交流、研讨等专业活动将延期至12月10日至13日举办。
原定于6月3日至5日在美国纽约举办的200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将推迟到9月23日至25日举办。
原定于6月26日至2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亚太区皮革展被迫取消。
由于一些展会的招展工作已全部完成,因故推迟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暂时还无法统计;而通常于四月份举行的亚太区皮革展,因非典而延至6月举办,但仍被迫取消,故一些展会的主办方是心急火撩。
二、纺织眼装出口不畅
非典使纺织服装出口受阻。由于外销市场的趋缓,将严重影响纺织服装业的健康运行。虽然1至4月份某些地区的纺织品出口呈上升趋势,但由于SARS的存在,一些外商暂时取消了来我国的商务旅行,行业内的对外交流趋于停滞。来自国外的订单开始减少,并出现大量订单外流的状况。比如欧美等国将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纺织品订单大量转向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像美国KELLWOOD这样的大公司已和中国、新加坡、香港和越南的名牌服装加工厂暂停了联系。
目前,据有关企业传来的信息,6月以后企业出口订单签订不多,势必使纺织服装业的日子不好过,布匹、面料积压,上游产业的日子愈发艰难。
三、国内市场销售下降
非常时期,人们似乎一下子感悟到时尚对生命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人们减少了外出,购衣欲望大幅下滑,纺织品服装销售下降。据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受非典影响,市百一店、华联商厦、新世界城、新华联、时装公司、友谊服饰商城、兴浦服饰市场和新七浦服装市场等八家服装零售和批发业,自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服装销售额大幅下降,其中有的商厦日销售额仅为原计划销售额的10%,新客站附近的友谊服饰城,是羊毛衫市场的主要集散地,由于外地客源减少,许多摊位的销售为“零”,而批发市场所面临的困难则更大。另据上海市商委最新统计,全市233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月1日至5日,比去年“五一”节销售增幅减少12.1个百分点,而服装专卖店的销售同比下降63.6%。
四、重拾升势为期不远
由于非典影响是暂时的、地区性的,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运行态势,更阻碍不了纺织服装业强劲的增长势头。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疫情在国内的逐步控制,这种负面影响会逐步消除。而消费市场在非典时期积蓄的市场能量定会在后一阶段强劲反弹,特别是在第三、四季度,纺织服装业的内外销将趋旺,重拾升势为期不远。
从近日的消费市场来看,餐饮业开始逐步恢复元气,酒吧、咖啡吧在双休日的上座率亦已达到疫情前的六七成,服装店里的人流开始涌动,新七浦服装市场的批发生意又开始渐趋活跃,服装销售已进入恢复性阶段。“六一”将至,而非典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市场从“六一”开始将逐步进入反弹行情阶段。
SARS终将被战胜,人们没有必要对前景感到悲观,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依旧过着原有的生活,轻轻松松地走出家门,舒舒心心地消费,为积聚市场人气作一些贡献。那么,迎接我们的必然是令人有个好心情的艳阳天。(邹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