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纺织业一直面向国内市场为导向。中国纺织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 的能力由于受本国政府的规定(进口 )和其他国家政府的配额(出口)的限制而得 不到充分发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这些限制将逐步消失。 中国实施更加开放的贸易制度,必然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因为中国的庞大产业实力己对世界的纺织业和服装业构成竞争威胁,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众多的消费类商品领域。其实发生这样的情况并不足为奇。若干年来,即使在美国实施原先的纺织品进口配额制度期间,中国纺织品就己经显示其实力,囊括了多个类别的全部配额。 在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举行双边谈判期间,美国的纺织业曾经竭力游说美国政府,要求针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在十年内逐步取消,以便给予美国纺织业额外时间来进行产业调整。而中方谈判代表则坚持要求美国给予中国同其他世 贸组织成员国相同的取消配额制度的时间表,这就是说 , 对所有类别产品的配额制度都将在 2005年1月之前逐步取消。最终,中方的立场获得胜利,现在中国正与其他国家一样,可在同一时间看到美国取消对其纺织品的配额限制。 然而,作为一项妥协措施,美方在谈判中要求在协议中增加保护性条款,一旦在某个类别产品中出现“进口量急剧上升”的情况,可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临时性的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将对由美国纺织业提出的要求实施临时性 限制措施的请求,根据个案处理原则给予研究。 结果,中方同意把美方的这项要求列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准入协议” 的 条款中。显然,这就是导致当前所发生的问题的前因后果。该项保护性条款并没有赋予美国无限期地推迟取消配额制的权利,而且事实上只有在中国出口商销往美国的商品数量出现显著增长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因此,中方仍然有望继续增加其出 口量,只是在一年内增加的幅度不得超过 7.5%。这可看成是一个‘速度限制机制’, 在允许继续前进的同时,暂时限制一下业己出现的过快的增长幅度。一年之后,限制将自动取消,无限制的增长将得以恢复。 这项条款被写入在中国签署的世贸组织协议里,凡是研究过该份文件的人都可证明。该条款不是新的,不是随意加上的,也不是永久性的。保护性条款只准应用于个别类型的产品,而且有时间限制。最值得注意的是,保护性条款符合世贸组织精神,允许中国针对美国的出口在有序状态下继续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可以相当 可观,甚至超过初期的增长速度。 展望前景,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就数量而言,销量大的大多数类别产品将在 2004 年取消配额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商销往美国的受配额限制的产品类别将越来越少。那么,问题在于美国是否会针对其他类别产品动用保护性条款呢?临时性的‘速度限制机制’是否会施加到中国出口商在美国获得行销成功的每一类别产品上呢?这些问题只有让时间来提供答案。不过有理由认为,一旦出现出口量急剧增长的情况,美国的纺织业就有可能请求借助世贸组织的各项条款来设法降低增 长速度。这就将再次由美国政府在权衡利弊后作出决定。 为了理解这种状况,需要借助一点心理学。过去五年来,美国的纺织业在进口商品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已经元气伤尽。超过200,000的美国纺织工人失业,其中包括2002年一月份以来的30,000人。因此,美国政府自然会对这种冲击作出反应,不过,政府的行为必须限定在世贸组织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 2004 年是美国的选举年。这些日子以来,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没有比就业更加重要的问题了。没有一届政府会在选举年份不采取保护就业的措施。政府必须要维护 选民的利益 , 因此 , 布什政府正在力图对选民就业机会严重丧失的问题作出反应,并利用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合法手段给纺织业内的企业和职工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 同样,作为美国国家棉花总会也承担着一个十分明确的使命:维护其成员单位 的利益。作为像国家棉花总会这样拥有利益迥异的会员单位的机构 , 很难采取让下 属单位的利益都获得均衡照顾的政策,因为棉花种植者和纺织品制造商的利益就有 冲突。在涉及美国棉纺织业利益的问题上,国家棉花总会就选择支持旨在导致中国 针对美国的巨大出口潜力获得逐步释放的措施 -当然,这些措施应该在世贸组织框 架范围内实施。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美国目前是而且今后还将继续是中国纺织品的最大市场,而且市场容量远超出其他国家。2003年上半年,中国销往美国的各类纺织品与去年 同期相比增长49%。今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的不受配额限制的各类纺织品的金额增加8.27亿美元,也就是说,从去年同期的6.91亿美元增加至今年的15.6亿美元,增长幅度为 126%。自从今年取消针对29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限制以来,来自中国的进口金额已增加了19亿美元。 如果遵循所规定的审查程序,最近宣布的保护性措施得以付诸实施,那么即使 根据保守的估计,中国针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额到2004年时也将达到105 亿美元。 因此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仍然持乐观态度,认为只要坚持国际贸易规则和互利原则,我们的业务会继续平稳地得到增长。我们期待着进一步密切与我们在中国的客户的 合作,共同实现这样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