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淮滨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首届氨纶纱行业峰会上谈到2003年中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1、棉花价格问题。 今年价格不断上涨,10月以后是井喷状态,给棉纺行业带来的很大压力。今年的棉花缺口是硬缺口。棉花产量同比减少20%,库存棉减少,用棉增长过快,棉花资源严重不足,国外棉花受配额限制进不来。因此价格居高不下。 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棉价高,而是我们缺少发现价格的工具,缺乏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即棉花期货。
2、投资问题。 最近几年,纺织投资大幅增加,是我国增加最快的产业之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结果将带来很大隐患。个人观点,近两年投资,是否为低水平,集中棉纺、化纤,与前些年相比,技术水平不低。从国外进口先进纺机,去年32亿,今年近50亿。基本为先进设备。从技术装备上促进了产业开放。投资动力来自于社会与民间,故投资来自于市场,主体为民间资本。在市场趋势下投资。现在的问题在于投资速度快,要考虑原料是否充足,市场是否容纳。加强引导投资,千万不要采取行政性总量控制手段,而应该健全企业退出机制。
3、贸易摩擦问题。 去年9月,ATMI提出对原产于中国的5中纺织品提出设限。没有立即实施,是因为缺少法律依据。现在箱包去掉了,据说美国旅游协会坚决反对。针织品去掉了,据说提出设限的数据不准。面临2005年的配额全面取消问题,我们肯定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限制,不能盲目乐观。美国的单边经济,导致了他们必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问题必然会上升为政治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后配额时代,机会不都是我们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的纺织品产业虎视耽耽。
4、出口退税问题。 我们非常不希望政府采取这项措施,但是国家的大环境如此。今年出口高是有原因的,明年一季度是个坎,挺不住就出局了。 出口退税降低对我们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难了; 2)加工贸易可能反弹,因为不涉及退税问题; 3)棉花价格居高不下,棉纺织产品出口难度加大。棉产品是从17%降到13%,化纤是从15%往下降
对企业来说,一要消化这种负面影响;二要向外商报价时要说明清楚,因为过去我们提高退税时,他们马上就能够获得消息,分了一杯羹去;三是国家利用政策扶持出口的功能不断减少,我们应该适应,这是大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