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由此走向世界。
这里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所辖两县三市均进入中国百强县前30强。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0128元、10163元。
这就是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的浙江省嘉兴市。3月8日,我市考察团一行来到这里学习考察,领略了嘉兴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特色产业“扎堆”开发区
开发区多、外资企业多,这是嘉兴给考察团一行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个只有3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竟拥有1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达2104家,去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7亿元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71亿元。
物流园区、汽车零部件园区、机械金属加工园区、轻纺工业园区、运河新区等特色专业区块竞相发展,这是考察团成员对浙江省五家重点开发区之一的嘉兴经济开发区的一致评价。驱车行驶在偌大的经济开发区,考察团成员不住被这里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标准厂房、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的态势所感叹。
据了解,开发区自1992年建立之初,就牢牢把握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建设理念,按照“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思路,投资57亿多元,相继建成各类城市主次干道70多条、桥梁73座,禾兴北路、东升西路、中山西路和姚家荡商贸区等四个各具特色的商贸居住配套区,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在此基础上,瞄准“着力构筑最适宜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发展环境”这一目标,开发区坚持“环境立区”战略,以“一切为了投资者,外商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服务理念,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已形成以汽车零部件、化纤纺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食品加工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规模7.13亿美元,化纤纺织产业投资规模8.92亿美元,电子信息产业投资规模2.41亿美元,精密机械产业投资规模2.16亿美元,食品加工产业投资规模2.1亿美元。目前,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港澳台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外商总投资30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2亿美元,日本住友电工、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正大集团、麦德龙、欧尚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区投资落户,形成了以韩国、港台、日本和欧美并举的外资特色,成为嘉兴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县域经济发展“满堂红” 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榜上,浙江是上榜县市最多的省份,其中嘉兴市的嘉善、海盐两县和平湖、海宁、桐乡三市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全部跻身前30强。这是嘉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其整体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桐乡市是全国首批开放县(市),是浙江省十个经济发达县(市)和首批小康县(市)之一,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形成了丝绸及服装、毛纺针织、建筑材料、机械电子、化学医药、食品加工、皮革及制品、化学纤维八大支柱产业。其中,濮院羊毛衫市场年销售额达113亿元,占当地个体私工业销售额的75%,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早在1989年,桐乡就建成了全国大电网供电的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目前市区拥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9家,其中四星级2家。平湖市的服装产业发达,年产值达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1.91%。嘉善县的木业加工响誉全国,年产值达48亿元,占嘉善工业总产值的20%,木业生产总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探究嘉兴县域经济发展的奥秘,有几点给人印象最深。一是坚持产业集聚发展。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工业区,资源共享加速了共赢发展。二是产业链不断延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嘉善在大力发展木业的过程中及时淘汰低档产品,转而生产高档多层板、家具及木制品,全行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0%,其中优质胶合板、家具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及欧洲、中东地区。三是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海宁市规定,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奖励100万元,省级的奖励10万元;所建的中国皮革城先后吸引国内“十大真皮衣王”及300多家外地品牌企业入驻,同时买断了“老爷车”、“花花公子”等品牌的皮衣经营权,品牌商品已占皮革城经营商品的70%以上。桐乡院羊毛衫市场目前已有2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50多个省著名商标落户。
皮革“航母”从这里起航
素有“中国皮都”之称的嘉兴海宁,是我国最重要的皮革生产基地和皮革服装集散中心。我市考察团走进总面积45万平方米的海宁中国皮革城,宛如走进一个宠大的“皮宫”,数以万计的皮革店铺满了四个楼层,宽敞明亮的通道把这些店铺分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区域,皮衣、皮鞋、皮手套、皮具箱包、皮毛制品琳琅满目。
皮革城生意之火,让人意料不到:客流最高峰时,门前的广场上停满车辆,“有7300辆之多”。皮革城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说,“去年皮革城纳税额达1.8亿元,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
皮革城的设计之时尚、布局之合理,更让人感叹。外墙采用铝塑板和玻璃结构相结合的装饰,线条流畅,富有时代感,与皮革城广场融为一体,成为海宁的标志性建筑。皮革城内部设施齐全,装修豪华,可与大都市的大型商场相媲美。在这里购物,能享受到细致的体贴和关怀。在每一个楼层,沿墙散放着漂亮的休闲椅,逛累了,可以随时休息一下,渴了,一层中央还设有洒吧茶吧,坐在藤椅上,可以一边悠闲地品茶,一边欣赏那小瀑布从整面墙上优雅地缓缓流下,偶一抬头,还可以透过透明的玻璃屋顶看到白云在蓝天下轻轻飘过。
整个皮革城内部分为皮革服装交易区、箱包交易区、皮毛交易区、精品交易区等经营板块。其中,皮革服装是皮革城最主要的经营商品,约占市场总成交额的50%。箱包交易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箱包市场。毛皮交易区是国外皮毛在国内的集散中心,全国皮毛中心交易市场。
海宁历史上就是湖羊繁殖基地,上世纪80年代末,“雪豹”皮装率先在上海一炮打响。立足皮革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海宁于1994年建成了中国皮革城。皮革城自一建立,就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早在1996年就注册了“中国皮革”和“亚洲皮革”网站,探索建立网上皮革城,在报道行业动态、招商招展、发布行业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皮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网站。始终坚持“诚实立身、信誉立业”的经营宗旨,经常对商户开展诚信教育,并实施了信用纪录和信用公示制度、品牌登记和品牌公示制度,经常开展“消费者信得过商户“、“五好经营户”等评选活动,为消费者营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成为省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专业市场。皮革城不断倡导功能创新,使市场不仅局限皮革商品的零售、批发,而且在皮革商品的展示、飒商贸洽谈、信息沟通、流行趋势等方面不断拓展,每年在皮革城举办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已成为我国皮革界最大规模的专业博览会之一。皮革城的崛起进一步促进了海宁皮革业的发展,进而在同行业中赢得皮革皮件业经济总量、皮革服装产量、皮革交易量、皮革服装及相关制品出口“四个全国第一”。
上图:靳克文等参观经济开发区。 
下图:靳克文等参观农业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