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放送:
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税率,纺织出口企业积极应对。
新闻背景分析:10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改革方案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降低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下降3个百分点。按照新的出口退税规定,纺织行业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从17%降到13%,或从13%降到11%。对于出口依存度高达40%的纺织行业来说,影响可谓深远: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会下降40亿元;那么降低4个百分点,
利润就下降160亿元左右。而全行业去年创历史新高的利润,也不过是300多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将使纺织行业再一次面临新的巨大考验。
方案出台后,纺织行业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过渡期的损失。他们积极加强管理,苦练内功,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力争将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从今年1月1日已开始执行,纺织行业肯定会有一段非常困难的过渡期。但应该看到,出口退税率调整是必然的。从大局和长远看,纺织行业也不能过分依靠国家政策帮助,要保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从而真正提高产业竞争力。
新闻放送:
纺织行业确定2003年为技术装备年、产业用纺织品年、家用纺织品年,行业性调整取得丰硕成果。
新闻背景分析: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倡议纺织行业增强应变能力,加大进行技术装备、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3项行业性调整,确定2003年为“技术装备年”、“产业用纺织品年”、“家用纺织品年”,并扎实深入地组织企业实施。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3项行业性调整已初见成效,取得丰硕成果。
技术装备方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协调国内纺机及相关产业加速提高成套先进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培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并从源头抓起,积极组织专家出台技术进步方案,从装备、工艺技术、发展目标等各个方面指导行业技术进步。家用纺织品方面,引导行业从设计、质量、生态、市场等多方面入手,积极组织论坛、博览会、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纺行业整体水平,并加大宣传力度,宣扬家纺文化,使家用纺织品成为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积极开拓纺织品在卫生、农业、水利、交通、汽车、建筑、军工等相关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大力发展。抓住“非典”契机,大力开发生产医用纺织品,为抗击“非典”做出突出贡献。同时重点提高卫生医疗用品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和打造其完善的产业链,并对建筑膜结构和防水材料、土工材料、工业过滤材料、农作物新型覆盖材料等开展联合实验和共同开发。
新闻放送:
全国棉纺细纱操作大赛举行,22省十几万职工、教练踊跃参加,第一名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新闻背景分析:由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共同举办的全国棉纺织细纱操作工职业技能比赛总决赛9月18日在陕西举行,这是继1990年全国棉纺织细纱织布挡车工青年技能大赛后的细纱工人操作展示的又一次全国性的比赛。
本次大赛得到了各地棉纺企业的积极响应,自年初比赛通知下发后,全国棉纺企业立刻掀起了一次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的热潮。22个省市先后举办了选拔赛,最终33名选手入围全国总决赛。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通过理论和操作两项比赛的综合成绩排定了最后决赛名次,湖北选手张凤昌、山东选手冯爱梅、江苏选手顾广巧分获前三名,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陕西的孙金艳等列4~15名的选手获得“全国纺织工业技术能手”称号;天津的张晓燕等列19~33名的选手获得“经纬杯2003全国棉纺织行业细纱操作工职业技能比赛优秀奖”。据了解,荣获第一名的湖北选手张凤昌将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
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中,职工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次大赛正是纺织行业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的一个契机,根本目的就是调动纺织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让她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
新闻放送:
美国对我针织布、胸罩、袍服3种纺织品实行增量限制。
新闻背景分析:持续10年的中美贸易争端年末再起波澜。美国东部时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做出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胸罩和袍服3种纺织品实施紧急配额限制措施,为期一年。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3个月之后,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再次遭遇配额限制。
美国政府此次针对中国纺织品的举动并非突然。之前种种迹象已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正在美国抬头。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既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也是目前中国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之一。而在美国,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已经退化为夕阳产业,失业问题在纺织行业表现尤为突出。美国这次对中国部分纺织品进口采取限制措施,最重要的理由是,按照世贸协议要求,去年1月份取消纺织品进口配额之后,美国国内的纺织和服装行业遭受了中国产品的严重打击。平静了两年多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再起,正是在这样一个产业大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商务部对美方的决定表示极大遗憾并坚决反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组织纷纷表示强列抗议,并积极引导有关企业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这次“行动”,美国社会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
美国的这一举动,对我国许多从事纺织品出口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但也不必过分担忧,去年我国纺织品600多亿美元的出口
中,对美出口只占15%。此次被设限的3种产品的出口金额只有几亿美元,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中只占3%~5%的份额,并且随着我国纺织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应付这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容置疑。
但也应该正视此举对我国纺织行业的间接影响。首先有此先例,我国其他纺织品也面临同样威胁;其次,不排除其他国家有效仿的可能。美国此举提醒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大规模、低利润、大路货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产业要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