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棉花生产国和第三大棉花消费国。由于拥有便宜的劳动力和棉花的大量供应,巴基斯坦纺织业在世界范围内位于前列,该行业在巴基斯坦出口总额中份额超过60%,在制造业生产总值中占46%,就业人数占制造业劳动力38%(2007财年统计数字),成为巴基斯坦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一、巴基斯坦纺织行业基本情况
棉花是一种天然纤维,主要用作纺织品的原材料。目前在所有纤维的市场份额中,棉花占56%。按照不同生产环节,纺织行业可以细分为轧棉、棉纱、棉布、棉布处理(坯布印染)、家纺、毛巾、针织品、成衣等各个部门。这些子部门中既有加入商会、协会组织的上规模的大工厂,也包括没有在商协会注册登记的小作坊和中小企业。现将上述各种纺织品子部门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轧棉部门
轧棉是处理棉花的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即将棉籽从棉花中去除得到皮棉(棉纤维)的过程。轧棉业在巴基斯坦棉花种植区发展迅速,并没有受到政府过多地监管。全国目前有1221家轧棉厂,按一个班次生产估算,安装产能已超过100万包棉花,按三班生产估算则总产能在200万包棉花左右,部分产能尚处于闲置。
(二)棉纺部门
纺纱是将棉花纤维转换为纱线的加工工序,这也是棉花增值链上的第一个步骤。如果棉纺部门生产出劣等纱线,其负面影响将贯穿整个价值链。巴基斯坦纺纱产能在亚洲排名第三,占亚洲纺纱产能7.6%,占世界纺纱产能5%。巴基斯坦纺纱部门的年增长率为6.2%,在主要纺纱国中增速仅次于伊朗,位居第二。目前,该行业有500家纺织厂(50家联合纺织厂,450家纺纱厂),到2007年3月底,共有930万锭纺棰和13.6万个纺纱杯在运转中,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82%和65%。
(三)织造和制成部门
在织造部门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分为联合织造企业、独立织造企业和动力织机企业。目前已有联合织造企业和独立织造企业开始投资于无梭织机,中期内还将有进一步的投资流向这个部门。在过去二十年中,动力织机企业已经现代化并显著增长。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政策导向的结果,也是对此种产品市场需求增大的结果。该部门目前正生产附加价值较小、质量较低的坯布。织造和制成部门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资金,难于获得信贷资金来更新设备、购买棉纱。而当棉纱价格上涨时则情况更糟,因为棉布价格上涨滞后棉纱价格上涨一段时间。政府有必要提供培训便利和指导,使其产品多元化,特别是满足成衣部门的需求。
(四)棉布部门
巴基斯坦棉布产量由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两部分产出构成,且以中小企业产量为主。中小企业棉布的产量估计超过大型企业的7倍。近年来棉布产量大幅增长,2007财年增幅达到8.67%。该部门的强劲增长为下游行业如床上用品、成衣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纺织品下游行业
这是纺织业最具活力的部门,其主要产品是毛巾、帐篷或帆布、棉袋、床上用品、针织或毛衣、成衣包括时装。
1、针织行业
巴基斯坦全国有12000台针织机,产能使用率大概在70%左右。由于棉花增值的很大部分都发生针织品部门,所以巴政府非常重视该行业的发展。除本地生产的机器,针织机器允许自由进口,出口产能正在快速增长,出口潜力巨大。
2、成衣行业
巴基斯坦成衣出口总额在10亿美元左右,但在全球服装市场上的份额仅占1%。而巴基斯坦出口服装主要以男式服装和针织外套为主打产品。成衣行业在纺织部门是附加价值最大的环节。这一行业在有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大多数企业拥有的机器在50台以下,大型企业现在也开始形成自己的商协会组织。这个行业享受机器进口免关税和所得税减免的政策优惠,未来将有更好的出口表现。
3、毛巾行业
目前巴基斯坦有大约7500台毛巾织机,该行业是以出口为基础,其销售增长一直依靠出口渠道。过去出口增长超过300%的业绩表明,如果现在毛巾制造厂商准备好生产出附加价值更高的毛巾,此行业将存在进一步扩张的巨大可能性。
4、防水油布和帆布
帆布出口能被细分为5个种类,防水油布、雨棚布、遮阳布、帐篷、船用帆布,充气床垫和露营用品。尽管这些不同的帆布类型在巴基斯坦制造,但巴基斯坦在防水油布和帆布的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作为原棉消耗最多的部门,其产能有1亿平米,90%的产量都用于出口。这个增值部门也有很大的出口潜力。巴基斯坦是帐篷和帆布最便宜的供应来源。
5、合成纤维制造部门
随着纺织部门的需求增加,该部门也不断进步。目前有7家聚酯纤维厂,年产能达到62.5万吨,2家丙烯腈纤维厂,一家是Dewan Salman公司,于1999 年开始商业化生产,年产能2.5万吨,另一家是Crescent集团,正在组建。一家年产能1万吨的粘胶纤维厂也已经投产。
(六)长丝纱制造业
由于需求和进口增加,允许私人部门进行合理投资,合成长丝纱制造业在过去5年中发展迅速。目前,以下三种合成长丝纱能够当地制造(见表2)。

二、巴政府鼓励纺织行业发展的措施
纺织行业在巴基斯坦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巴基斯坦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支持纺织行业的发展。在后纺织品配额时代,面对全球竞争,巴基斯坦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使本国纺织品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并扩大市场份额,不仅要扩大纺织品的贸易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单价。而单价的提高则只有通过质量、市场销售、品牌建设方面显著的进步和转变商业思维来达到。因此,巴基斯坦政府把握住纺织行业生产和销售这两个关键环节,一方面重点支持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重视市场品牌的推广发展,其目的在于使本国纺织品从全球纺织品价值链中低端移至高端。
(一)积极参与多双边经贸合作,为本国纺织品开拓潜在市场
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密切和深入,巴基斯坦政府在多双边经贸合作方面表现得非常活跃。巴政府在《2005-10中期发展框架》中提出要积极参与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各类贸易协议的谈判进度,消除市场准入障碍,扩大产品出口。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政府已和马来西亚、中国、南亚国家、斯里兰卡等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这为巴基斯坦纺织品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中,巴基斯坦与中国于2006年底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预计将增加50亿美元贸易量,其中绝大部分为纺织业相关产品,巴国内经济分析者已将此协议称之为“通往中国的棉花之路”。巴基斯坦政府将会充分利用与各国签订的自贸协议,以支持国内纺织业的发展。
(二)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纺织业投资和研发
为了鼓励国内资本加大对纺织业的投资,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
1、对出口导向企业的长期融资支持计划:由巴商务部提出提案,巴中央银行宣布实施。从2004年5月开始,在该计划下对出口导向企业进口设备提供长期项目优惠融资,利率在7.5%左右,7年内偿还,而正常市场利率为12%- 13%,截至2007年6月,在该计划下已经发放490亿卢比,其中150亿卢比直接用于进口设备贷款。
2、出口部门营业税便利化项目:对整个纺织行业产业链上企业免除营业税,纺织机械、绝大部分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的销售税率已经为零。这一计划取得了市场的积极反响,纺织企业愿意加大对行业的投资,用于更新设备、调整结构和扩大规模。1999-2006年间,该行业大约投资60亿美元。 2006财年就进口了价值8亿美元的纺织机械。投资主要集中于纺纱、织布和纺织品加工和成衣部门。这些投资直接创造了大约45400个工作,并有助于增加产能和出口。纺织机械成了机械类产品进口中最大单一项目,2006财年进口了7.71亿美元。这表明始于2002年的纺织行业现代化进程还在继续,这导致了所有产品产能的大幅提高。棉纱产量提高12%,布产量提高7%。出口显示出积极态势,棉纺出口从2005财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06财年103.7亿美元。
3、研发资助计划:巴基斯坦政府将重点放在知识、技术和增值提升的框架上。考虑到后配额时代成衣和家纺部门面临的挑战,巴基斯坦政府在商务部的建议下,对纺织成衣行业实施了研发资助政策,即补贴企业研发费用的 6%。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巴基斯坦纺织成衣业继续发展下去,防止了数百万美元的潜在损失,保证了行业的就业人数。巴政府在2007财年将此政策适用对象扩大到家纺部门。截至2007年5月,研发资助政策已资助成衣部门 142.86亿卢比,资助家纺部门40亿卢比。
(三)整合部门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
巴基斯坦纺织部作为纺织行业的主管部门,为促进纺织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自成立起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整合部门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供应链管理和纺织品增值等问题。
棉花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其品质、产量和价格等情况将从源头上影响到整个行业。为了应对棉花污染问题,保证无污染高品质棉花的供应,纺织部决定在巴基斯坦贸易公司和各省农业部门的协助下发起“清洁棉花工程”,其措施包括收购每包无污染棉花时向直接向棉农额外多支付50卢比。 2007财年政府已经批准3500万卢比用于次收购项目。同时,引入棉花对冲交易(hedge)促进棉花贸易,增加棉花检验检疫评估的测试工具。
实施巴基斯坦纺织城计划。纺织城基本目的在于建设开发1250英亩的工业园区,用于生产附加价值大的纺织品,以充分利用WTO协定规定自2005年1 月取消纺织品配额的决定所带来的机会。2006年初已划拨700英亩,2007年1 月将得到剩下的550英亩。政府已经在2004财年贸易政策中宣布,将在卡拉奇、拉合尔、费沙拉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