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第103届广交会一期,录得254.3亿美元的出口成交量,比去年两届都略有增长,但到会的境外采购商就比去年同期下降5.8%。机电产品成为本届广交会一期的出口主力,占据了62.9%的出口成交额,而备受关注的服装、纺织品产品,成交则出现罕见又意料之中的下降,业界称与去年秋交会相比,成交额下降近25%。 ■本报珠三角新闻中心记者唐苗苗广州21日电 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徐兵称,第103届广交会一期出口展区成交额254.3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同期增长1.8%,比去年春交会增长6%。一期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28155人,比去年秋交会同期增长4.1%,比去年春交会同期下降5.8%;其中亚洲采购商到会人数69,591人、欧洲22,721人,美洲18,556人,非洲到会13,270人,大洋洲到会4017人。 一期出口成交254.3亿美元 徐兵说,截至20日,本届广交会一期累计成交254.3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增长1.8%,比去年春交会增长6%。机电产品成交累计160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2.9%,比去年秋交会同期增长8.5%。欧盟、中东和美国仍占成交市场前三位,成交金额分别为76.2亿美元、36.6亿美元和33.4亿美元,分别占总成交额的30%、14.4%和13.1%。 欧盟中东美国仍列成交三甲 徐兵称,本届广交会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成交与去年秋交会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这在近几届广交会实属罕见,却又在业界预料之中。虽然广交会方面拒绝透露服装、纺织品具体成交金额及下降幅度,但业界就称,纺织品成交额下降约1/4。 企业称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 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增加三大因素影响,鞋业、纺织服装、家电等大宗出口行业产品价格普涨。部分家电企业预计出口产品提价10%左右,出口形势依然看好;而抽样调查的十多家中小鞋企与纺织服装企业则表示,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利润影响最大,公司出口产品价格均有意提价3-20%不等,但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第二期4月25日至30日举行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将于4月25日至30日继续在流花路展馆和琶洲展馆同时举行,二期琶洲展馆A、B区展出日用消费品类商品;流花路展馆展出礼品类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