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质监局公布了上月全省纤维制品抽查结果:本次抽查154批次,合格50批次,合格率仅为32.5%。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抽查结果表明,当前湖南省市场上衬衫、内衣、床上用品等纤维制品质量水平低,必须下大力气严格整治。
标识违规现象普遍
“这次抽查发现标识违反规定的现象十分普遍,标识不合格共计94批次,占不合格总批次的90.4%,占总抽查批次的61%”。湖南省纤检局副局长苏光荣向记者介绍说,对纤维制品规格国家早有强制性规定《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该说明规定了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基本原则、标注内容和标注要求。比如: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原料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产品标准编号、质量等级等必须标注,其中产品的型号或规格、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等内容应采用耐久性标签。而此次抽查则主要表现为标注内容不全,或不按规定标注,有的竟是“三无”产品。
两成产品成分不符
此次抽样检验,共有33个批次产品实际成分含量与标注内容不符(即成分含量不合格),占总批次的21.4%。成分含量不合格在纤维制品中是严重的质量问题,后果是误导和欺骗消费者。比如消费者需要的是纯棉产品,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他只能凭标识上标注的内容来选购,如果标注成分含量与实际成分含量不符,就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六批次产品甲醛超标
本次专项抽查,甲醛含量超过规定的有6个批次,其中衬衫2批次,休闲裤类4批次。据该省质监部门有关专家介绍,服装面料中的有害物质甲醛主要来自各类纺织面料浆纱过程和印染助剂,它与纤维素、纤维羧基结合,能提高助剂在织物上的耐久性。纤维制品上的甲醛通过呼吸或接触等过程进入人体,严重时,可诱发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增生等异常综合征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对纺织品甲醛进行了限定,颁布了强制性标准GB18401-2001,该标准已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一些知名品牌在标识上已标明了甲醛含量,对于引导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有不少的中小型企业未按标准执行。
产品拒检将严肃查处
据了解,产品抽检抽样工作是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的,但纤检部门此次专项抽查却发生四起拒检事件,厂家要么以负责人不在,要么以不是工作时间为理由拒绝抽样,特别是株洲市某专卖店态度恶劣。为此,该省质监局为提高专项抽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将一并予以公布,并责成有关部门按不合格产品严肃查处。
(转载自 中国消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