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媒体密切关注着美国对我三类纺织品(胸衣、袍服和针织布)实施“特保”措施下的数量限制一事的进展。据《国际商报》记者从商务部及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的情况,去年圣诞节前两天,即12月23日,美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式通过我驻美使馆向中方提出磋商请求,同时在《联邦纪事》上宣布,要求中方对这三类纺织品进行许可证管理并进行双向电子数据核对。 1月中旬,中美双方正式举行首轮磋商。中方(商务部)对美方要求严辞拒绝,认为这是与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潮流背道而驰的。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WTO,2002年1月1日即赶上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第三阶段的起始。这是中国加入WTO获得的贸易权益和重大商业利益,于今不可能接受美方要求,倒退到昔日的被动配额管理时代。 在中方明确表明态度之后,美方立场有所缓和,同意在《联邦纪事》上声明取消对我三类纺织品进行许可证管理和双向电子数据核对的做法。据有关方面透露,美方最后可能会按照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第242段的规定对我三类纺织品实施数量限制,即在提出磋商要求的当月前推14个月的前12个月的进口量外加7.5%(羊毛6%)的增量,时间为一年。 据商务部消息,中美第二轮磋商本周在美国举行,商务部已于周一组团赴美。 对于我三类纺织品的出口企业来说,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设限之日都是从2003年12月24日起计算。如果按照第242段的规定设限,则意味着美方给了一个总量控制,量满则封关。 面对这样一个“狼多肉少”的前景,极有可能出现我三类纺织品出口企业争先出货的情况。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商务部和海关等部门正在联合制定一个新的管理办法,对三类纺织品的对美出口实行登记制度,目的是实时监控有关出口数量的变化并及时向企业通报。这是政府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宏观调控措施,是对企业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企业可根据我对美出口总量的消耗情况安排生产和出货时间,以避免盲目性。 曹新宇副会长特别强调,新的管理办法绝对不是以往用行政手段控制的被动配额管理制度。他希望打消企业的疑虑。 据商务部有关人士透露,新的管理办法已有草案,待有关方面批准后即对外公布。目前具体细节尚不得知。 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的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直接组织协调企业应对危机。商会服装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自去年5月份美方开始酝酿对我三类纺织品设限以来,商会积极协助政府与美方做沟通工作,主动寻求与美国同行业的交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美国业界对我企业的偏见。过去,美国人一直认为我出口企业都是享有政府补贴的国有企业,而事实上我们的纺织品服装领域只有15%的国有企业,而且早已取消政府补贴,其余都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此次遭遇美方“特保”数量限制的最大的胸衣和袍服企业都是外商独资企业。 与此同时,商会在针棉织品分会下组织三类纺织品企业成立了协调小组,协调组长由企业担任。商会服装部负责人说,此次美国“特保”大棒砸过来,企业对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利益都有新的认识,在应对危机时都比较抱团。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各个协调小组还制定了出口协调价格。同时,商会正与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行业出口市场准入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