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纱线产量年增长100万吨,年总产量将突破900万吨,但中高档纱比例偏低。对此中国棉纺协会理事长徐文英指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不鼓励企业盲目扩大规模,尤其反对低水平纺纱锭增长,支持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升级,投资高新技术装备,搞高档产品,生产高档精梳针织用纱和紧密纺纱。 徐文英说,今年7月,协会组织在广东省进行了咨询调研。广东纺织出口位居全国第一位,2002年广东省产纱量为24.32万吨,纺织企业用纱量约68.75万吨,棉纱自供给率只达34.72%,精梳无结头纱需求量比较大,对纱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大部分靠进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精梳针织纱来满足,2002年广东精梳纱进口近30万吨,占全国的96%。由于广东省的针织、印染、服装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港资针织企业更为突出,出口均为中高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占有率。目前40S以上的高档精梳针织纱需求量很大,但国内市场上生产质量好、批量稳定的中高档精梳纱的企业屈指可数,高档针织T恤纱,国内企业基本上不能提供。外资企业老板反映,在中国买不到高档针织纱。这对于世界第一纺纱大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此,以点看面,我国应大力发展中高档精梳针织无结纱,逐步替代从印度、巴基斯坦大量进口,弥补缺口。 徐文英强调,当前中国棉纺行业主要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品种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纺织原料流通体制不适应国际竞争等问题。推进棉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当前棉纺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他指出,更新改造现有落后设备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条件,同时,实现产业升级是保持和扩大我国棉纺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