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国民经济核算的专业人士近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了产业结构失衡与不合理现象,但与发达国家走过的相应阶段相比,与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相比,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在60~80%,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超过35%,而我国2001年这一比重仅为33.6%。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仍然发育不足。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低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表明我国第三产业的效益偏低,还处于数量扩张阶段,没有出现集约化增长的迹象。
——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79%,而我国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18-19%左右,这表明我国消费率的提高仍有很大的余地。从长远看,消费率提高和投资率降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据测算,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达93.5%以上,甚至省内地市间的产业趋同化现象也很严重。
——现行所有制结构还存在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虽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占整个GDP的四分之一左右,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该比例仍然偏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融资等方面仍然受到许多不公正和不平等待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大有潜力可挖。另外,所有制结构在不同地区仍有明显的差异。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纠偏”与合理化过程已基本结束,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级化的任务;所有制结构正逐渐向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方向发展。该人士认为,我国下阶段结构调整的重点有四:
首先,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继续调整、改造我国传统工业行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加入WTO为契机,全方位开放和提升我国的第三产业。
其次,调整需求结构,即提高消费需求比重和降低投资需求比重。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居民消费。具体地说,一是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二是积极发展以住房和汽车为主的消费信贷;三是加强收入的结构性调控,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范围,尤其要确保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四是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
再次,调整地区经济结构,缩小地区之间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为了避免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相对优势,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战略。
最后,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