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螺(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总资产6亿元,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40余家,年销售额10亿元,年创汇3000余万美元。海螺集团生产的系列产品有衬衫、西服、夹克、西裤、风衣等,每年推出新品八百余款,其中犹以诲螺衬衫闻名全国。
高质量、高品味的定位使得海螺集团对于设备的要求相当严格。他们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服装加工设备,成套的服装检测设备、电脑CAD/CAM系统,德国、意大利等先进国家的西服专用流水线,日本“形态安定”衬衫加工设备,夹克以及西裤先进生产流水线等,在同样的车间我们也看到了国产设备的身影。
设备对服装日渐重要
在海螺,赵玉峰对于服装生产的每个环节以及生产设备的性能、价格了如指掌。她认为,生产设备对服装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从设计角度讲,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现在的服装越来越注重细节,细节的处理直接反映出产品的档次,而细节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设备,是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表现出来的。在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巴黎最新的时装发布,从色彩到面料都可以复制,但我们仍然无法生产出与巴黎同质的服装,很大的原因就是服装生产工艺跟不上。
从经营角度讲,好的缝制设备应该是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赵玉峰通常就是通过这两个角度来选择使用设备的。
国产设备春天已近
对于国内大型服装企业使用国产设备率较低的问题,赵玉峰坦率地说,服装企业和设备生产企业双方都存在问题。一方面国内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稳定性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服装企业本身在设计师、技术员与维修工之间的交流也存在问题。一些设计师缺少对设备实际操作需求的了解,由于与国外接触较多,设计师大多倾向于选用国外设备,而技术人员了解生产工艺但又不懂流行趋势,而很难为设计师提供建设性意见。
赵玉峰对国产设备的使用也经历了一个从排斥到比较喜欢的过程。以她的经验,尽管现在国外品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国产设备生产企业无须感到气馁,服装企业对国产设备的购买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首先是近几年国产设备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在很多方面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次,服装生产企业购买设备更趋理性化。原来服装企业购买国外设备时主要考虑国外设备性能好、接订单需要同时又能显示出企业实力。现在有些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国外服装客户而言,只要能保证服装的加工质量,使用国产设备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一现象随着中国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相信会越来越普遍。目前,海螺在这方面就已经赢得了很多国外合作者的认可。接单对设备的影响因素仍会存在但不会像以前那么严重。再次,国内服装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都开始以市场为导向,虚荣心慢慢减弱,对成本控制也越来越重视,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设备比选择过于先进的大而不当的设备更能吸引企业目光。许多国外设备,的确是非常先进,但一方面价格不菲,另外对于国内服装企业的现实需求,很多功能显得过于超前,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国外设备零配件的可替代性以及高维修成本,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在设备质量,尤其是关键性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国内设备不失为明智之举。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在资金不充分或者说更务实的做法下,更倾向于选择国产设备。
给国内企业的几点建议
赵玉峰认为国内设备生产企业仍需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技术革新,但不要把革新想得太复杂。一种机器可以有很多技术参数,但是一定要抓住关键问题。比如说一般的电脑平车,回针处理就是比较关键的,回针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线迹的美观,使得产品的品质尤其是档次会大打折扣。
其次,专业化分工要明确。最好每个厂家有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平缝、包缝、曲折缝等各有所精,不要面面俱到缺少特色,这样对消费者能形成明确导向。
另外,缝制设备企业应该加强与服装企业的沟通,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在同服装企业的纵向沟通和了解上,国内设备生产厂家做得还很不够。我国的设备厂家和服装企业应加强合作、励精图治、共同奋斗,把中国的服装事业真正推向国际前沿。 刘亚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