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报社联合发布的2001年全国棉印染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前50名中,浙江永通染织集团有限公司再次荣登冠军榜。以外贸为主的永通集团在"绿色壁垒"屡屡发威的2001年何以一路凯歌?总经理李传海坦率地说:"我们交了100万元的'学费',却挣回了1亿美元的大市场--这就是突破绿色壁垒让我们尝到的甜头。"
这家10多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去年在全国印染行业中创下了产量、销售、出口三项全国冠军,外贸出口超过1亿美元,产品行销50多个国家,其中,欧美国家占了40%。今年前3个月,产品出口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让业内人士连连称奇。
轻纺产品较早地受到绿色壁垒的强烈冲击。当整个行业都在为"绿色壁垒"愁肠百结时,永通集团不仅丝毫不受影响,反而越发春风得意。李传海告诉记者,这100万元"学费"交得值--让他们及早获得了"笑傲"国际市场的"破壁真经"。1998年,"永通"有一批价值100万元的纺织品出口到欧洲。结果在检测中出了问题,说是布料里有一种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害,要退货。这批货又漂洋过海回到了国内,退货中转的各种费用超过了布料本身的价格。100万元莫名其妙地打了水漂,企业上下都感到不可思议:布料是好的,颜色也是对路的,怎么会在染料上出问题按照当地其他企业的做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永通人可能再也不敢冲欧洲市场了。但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永通人摸清了原由:绿色环保是一种世界潮流,如果这一关过不了,肯定会被世界市场尤其是欧美高档产品市场淘汰。要抢占国际市场的制高点,必须强化"绿色"意识。
痛定思痛,永通集团积极寻求破解"绿色壁垒"之法。当初,国内化工行业还没有环保染料,"永通"就用国外的,尽管大力开源节流,成本还是高了30%,出口几乎无利可图,但是永通人下定决心,要在世界市场上打响这张"绿色"牌。集团不仅将染料全部改为环保型产品,还斥资2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检测中心。
如今,随着国内环保染料价格的总体走低,永通集团的效益显著提高。李传海深有感触地说:"只做中国棉印染行业龙头老大是不够的,企业今后的目标是在国际棉印染行业里排得上号,我们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