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科技发展项目指南(2000-2005)纺机项目介绍(1)
立项背景
棉纺工业面广量大,棉纺机械是棉纺工业发展的根本。在“七五”、“八五”的自主开发、重点攻关和引进技术合作生产中,已形成一批FA系列及其合作生产的新产品,这些设备在制造精度、纺纱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上均有较大提高。但是,我国棉纺厂总体装备水平落后,棉纺生产中达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占有率低,尤其是内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国际上,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纺织的高技术发展迅速,各单元机械均具有检测、控制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充分保证了产品质量,操作方便。到八十年代末,各国棉纺设备由单机自动化生产向工序柔性连续化生产发展,并拥有从原棉到成品纱少人和无人管理的现代化纺纱工厂。“九五”初期,我国技术发达的中心城市也已呼吁国家支持开发用工少,质量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棉纺新设备。另外,国产棉纺设备的出口优势是价格远低于国际上其他制造厂商的产品,但各国棉纺设备新技术应用较普遍,形成市场竞争加剧,使我国出口的设备难于满足客户的新要求,出口形势严峻。为此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棉纺厂必须更新改造、调整产业结构,购置质量稳定、用工少、操作管理方便的新设备。
研究内容
1清梳联成套设备,着重抓、开、清、梳工艺的合理性,简化机构,缩短流程,提高开松、除杂、均匀、混合、生条质量的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原料、不同规格系列的产品;单机和系统可靠性的试验研究;专配件的选用和制造技术研究。
2机电一体化的并、粗纱新设备。着重于在降低成纱(棉条)的重不匀、强不匀、减少纱疵和提高条干均匀度上,在整机和专配件的可靠性上,在在线检测、自动化机构上进行开发研究。
3新型细纱机。着重开发带自动落纱机构的细纱机,研制适应于纺纱新工艺的条筒纺纱机。
研究目标
1提高棉纺设备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向适应小批量、多品种、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
2提高关键件、专配件制造精度及新材料研究,开发可靠、长寿命,适应高速的专配件。
3在简化机械结构、质量监测和控制,前后道工艺衔接,系统性等方面,提高单机的机、电、汽、仪一体化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