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公司近日就我国实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对纺织业造成的影响分析如下:
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其纤维加工量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60%。棉花的价格和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棉纺织工业的生产成本和出口竞争力,也直接关系到印染、化纤和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其他商品相比,我国棉花的彻底市场化已经晚了10年。在过去10年里,我国纺织业的产品已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原料采购却不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导致国内纺织业尤其是棉纺织业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从1985年到1999年,我国主要进行了两次棉改。2001年7月1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棉花工作会议;7月3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8月10日,发布新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9月5日,发布《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以“一放、二分、三加强”为核心,新一轮棉改正式启动,由此宣告中国棉花流通将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调节,这必将对我国纺织业的未来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根据新一轮棉改政策的影响及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缩写为ICAC)对世界和中国棉花的供求状况及未来走势的预测,有关专家认为国际国内棉价将于2002/2003年度基本实现接轨,同时质量有所提高,因此受益最大的将是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棉纺织业和粘胶纤维制造业,纯棉布及棉混纺布为主要原料的服装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惠;而印染及后整理业的生产成本将得以降低,服装行业的面料水平有所提高,从而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步伐将加快。
一、棉花在我国纺织业中的重要性分析
据统计,棉花占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40%-50%(我国这一比例目前约为60%),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在我国,棉花是棉纺织工业的核心原料,占棉纺生产成本的60%-70%,其中占棉纱生产成本近70%,因此棉花在棉纺织业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棉纺织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支柱行业)。此外,棉短绒和棉浆粕是粘胶纤维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棉纱是重要的针织业原料,棉布及混纺布是重要的服装业面料及印染业处理对象,因此棉花也直接关系着针织、印染、服装、化纤等行业的发展状况。
棉花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棉价波动影响纺织工业生产成本及出口竞争力。棉价在主要纺织品(如棉纱、棉布、混纺布、粘胶纤维及服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其市场价格的波动必然影响到纺织业生产成本的构成,两者呈绝对的正相关性。由于现行的棉花流通体制及进口配额制度,国际国内棉价存在差距,导致我国纺织生产成本与国际差距明显,从而影响到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
另一方面棉花质量影响纺织工业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棉花质量主要指棉纤维的外观及物理属性,衡量的标准主要有色泽、湿度、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以及杂质等。棉花质量可以影响到纺织企业对原料的加工难度,从而影响生产成本。此外,棉花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棉纱、棉布及混纺布等的质量,以及面料后整理工序的难度,从而影响面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