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时间:2002/2/5
文章出处:本站整理 |
|
|
十年前那个夏天很苦涩
青岛纺织机械厂,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纺机行业历史最长的企业之一。在计划经济年代,青纺机是我国梳棉机的定点生产厂家,它的产品曾装备过国内90%以上的棉纺织厂,至今在国内梳棉机市场仍占有50%左右的份额。1990年前后,由于产品开发滞后,管理滑坡,青纺机一度成为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的老大难,被列为破产企业。
这一时期的中国纺机工业,正面临着每年二三十亿美元引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进口最多的一年,曾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左右。焦急、不安笼罩着全行业。为此,当时的纺织工业部根据国际纺织行业技术改造的最新趋势,制定了八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即围绕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这“两机专项”,主攻四大重中之重: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精梳机和清花梳棉联合机,全面带动中国纺机工业的提高,并为“两机专项”争取了国家财政贴息贷款的支持。这意味着,哪个企业的产品开发,有幸被列为“两机专项”,就可以获得国家在财力上的支持,在企业资金普遍不足、中国股市刚刚起步、上市圈钱机会还不多的90年代初,这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1992年,当宫恩晴从邯郸纺机厂调到青纺机任厂长时,国内有关纺机企业,正在角逐“两机专项”的贷款。那年的7月,笔者在上海参加全国纺织厅局长会,随与会代表参观上海二纺机,有一情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现代化的厂房,一律身着海蓝色工作服踌躇满志的职工,统一佩戴的红色缎带,那红色缎带上印着五个金色大字——“自动络筒机”。那场面、那阵势所表现出来的只有一个情结,就是自动络筒机项目非我莫属、势在必夺。竞争伴随着酷暑,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那个夏天对于青纺机来说是苦涩的。在自动络筒机的争夺中,上海二纺机得到了国家2.1亿元的专项贷款,青纺机只得到了3000万元;在清花梳棉联合机的争夺中,郑纺机得到了1.3亿元的专项贷款和部分外汇支持,青纺机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是10年过后,青纺机在自动络筒机市场后来居上,在清梳联市场与郑纺机平分秋色。
199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纺机市场的逐步回升,青纺机经过顽强奋战,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2001年,母体部分12个生产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利润达到1651万元;进入经纬股份的青岛宏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利润2808万元,整个青纺机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实现利润4459万元,出口交货值3500万元。
原来象征母亲、发源地的老厂如果一旦变成了母体,十有八九是和“老弱病残”、“下岗分流”、“债务”、“陈旧设备”连在一起,因此,一个企业一旦发生裂变,随着优质资产剥离的那部分人们欢欣鼓舞,与此同时,留给母体的可能是一大堆难题。那原本意义上一朝分娩后的喜悦,也变成了剥离后的悲凉,随着优质资产和精兵强将脱离母体,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裂变后变成了壳企业,处理的是善后事宜,原来一个厂、甚至一个班组的职工,由于命运各异,不免心态各异,由此产生的矛盾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但记者在青纺机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二次剥离 激活休克鱼
在主力部队进入经纬股份后,留给青纺机母体的是辅机产品、辅助部门、退休职工、债务、冗员和企业办社会等负担。一段时间内,面对银行、税务、经济诉讼、退休职工的医疗费、职工工资福利的欠账和1000多名下岗职工,留下的干部、职工有过不理解,有过失落,甚至绝望。
破产破不了,活又活不了,绝处逢生从何而来?青纺机的领导班子选择了改制这条路,通过对母体现有资产进行二次重组和剥离,从产权改革入手,把母体部分的优良资产和庞大的退休队伍、冗员、债务分开,一块块激活。
1999年末,青纺机母体的第一个改制公司——针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以108万元的资本注册,全部现金入股,突破了国有股必须控股的禁区,母体占总资本的39%,职工股占了总资本的61%。改制后按有限责任公司体制设立,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1999年,针布公司的销售额只有八九百万,利润只有几十万,改制后的第一年,销售额达到2300多万元,利润突破500万元,资产翻了一番,达到216万元。
青纺机金艺压铸公司的前身只是一个为自动络筒机配套的压铸工段。 80年代,曾引进了国内一流的设备,但由于自动络筒机的开发在当时进展缓慢,整个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即使在自动络筒机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后,生产任务也不饱和。
2000年4月的改制把他们带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当年这个公司外协产品的比重就达到10%, 2001年,外协产品达到50%,2002年有望达到2/3以上。有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金艺压铸公司如鱼得水,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首先,更新生产手段,使自己有能力承接民用产品;第二步,通过自己的接单能力,用管理、收购、联营等方式带动周边有压铸生产手段的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第三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做精、做强、做大的目标。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公司也由原来的28人,增加到现在的84人,其中61%是原来的下岗职工。去年,这个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15万元,比上年增长63%,实现利润143万元,比上年增长78.8%。
原青纺机的电机和电器部分合在一起组建的和力达公司,改制以前,一年只做6万千瓦,改制后,产量翻了一番。并在短时间内试制成功了自动络筒机的单锭电机、新型包盖板针布机的光电自停装置和数显装置,为自动络筒机和股内的配套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在改革中,青纺机的技工学校也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教育产业化之路。从40多个教职员工、30多个学生、企业每年补贴近百万元,发展到在校生超过200人,每年培训各类人才1700多人,收入超过100万元,成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职业培训学校,在面向市场需求办学中尝到甜头的校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到2001年9月,青纺机共组建了由自然人入股,由母厂相对控股的14个有限责任公司,全部发生了深刻变化。职工们告诉记者,改制后,最大的区别是人的身份的改变:过去是厂里任命的中层干部,现在是替全体股东经营资产的经理人;过去干好了顶多评为先进,现在的业绩不仅连着收入,也连着未来。
改制,激活的不仅仅是存量,还激活了从上到下的市场意识,开发新品的积极性,对成本监控的自觉性,还激活了人的创造性、自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经过了10年的风风雨雨,53岁的宫恩晴两鬓已染上白霜。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十年来的成绩足以让他欣慰,也足以让他骄傲,但他告诉记者,无论是进入经纬股份的青岛宏大,还是新改制的公司,目前的实力都不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青纺机仍处在初级阶段,一切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宫恩晴说的是真心话,在他的心里,在全体青纺机职工的心里,都有更远大的目标。
一个企业在创业阶段清醒、保持奋发向上的活力容易,但取得了业内瞩目的成就后仍然如此清醒、如此奋发向上,不能不令人敬佩。青纺机特有的文化,洋溢着发展中的团队精神和包容,蕴藏着成功后的冷静和成熟,充满了竞争中的活力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这种文化和他所有的员工融为一体,青纺机就能走得更快、更远,做得更大、更强。
|
|
|
|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
|
|
|
|
|
|
|
|
图片新闻 |
|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
|
|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
|
|
|
|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
|
|
|
|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
|
|
|
|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
|
|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