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秀明)由河南省纺织企业管理协会、河南省纺织信息协会、中国纺织报河南记者站共同主办的2001年度“河南省纺织工业十大企业新闻”评选,日前揭晓。这十大新闻是:
一、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到郑州纺织机械厂视察。他指出,要搞好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河南省濮阳华康生物化学工程联合公司农民企业家李官奇,经过10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出大豆蛋白纤维,并实现工业化生产。这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技术,集天然纤维诸多优点于一身,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三、投资58亿元的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河南省洛阳大化纤工程,6月29日全面竣工投产。年产涤纶长丝9万吨、涤纶短丝10万吨、聚酯切片20万吨。
四、南阳色织厂是50年代初建起来的国有中型企业。在色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这里却风光独好,产品全部出口。出口创汇3年跳了3个台阶,2001年创汇700万美元,被省、市授予企业“小巨人”称号。
五、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农民陈雪亮,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技术的情况下,经过27年的艰苦创业,百折不回,终于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民营家纺企业———清阳针纺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毛巾、浴巾远销10多个国家,2001年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
六、南阳纺织集团整体收购邓州一破产企业,组建成“邓州正兴有限公司”。南纺集团发挥自己技术和管理先进的优势,经过半年的整顿治理,使这家建厂10多年从没有盈利过的特困企业,2001年11月一举扭亏为盈,成为全省破产重组企业成功的一个范例。
七、河南项城纺织有限公司、开封泰盛制衣公司等2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积极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成立由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做到了产权明晰,使河南纺织工业的所有制结构趋向合理。
八、《中国纺织报》3月16日二版用整版篇幅,以《靓女先嫁傲立中原》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安阳昌泰纺织有限公司,率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机制创新、严格质量、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为企业带来了商机。
九、中国神马集团、鹤壁同发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2001年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应对入世,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十、2001年河南有两家纺织企业成功地实现了在境外投资办厂。一家是河南开元集团,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合资兴办了“索托玛服装有限公司”,从事针织毛衫的生产和销售,现已形成年产7万打的生产能力,产品出口到美国等地。另一家是河南神力集团,在乌兹别克合资设立“乌中合资塔里木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塑料编织袋的生产和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