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库罗是日本大型服装生产企业。2001年,尤尼库罗决定把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实现从生产到零售的一条龙经营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生产,在自己的专卖店销售。目前,尤尼库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共60家,计划到2003年将扩充到100家企业。
这样做或准备这样做的日本企业很多。在前不久对日本几千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的调查中,调查对象表示“正在讨论将生产据点迁往中国”的占了42.2%。其理由(可复数回答)分别是:“日本国内的生产成本没有竞争优势”(72.8%);“希望为以后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36.8%);“中国可以供应生产材料和零部件”(19.7%)。
近日《华盛顿邮报》载文,许多日美大企业之所以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是因为中国有廉价且素质高的充裕劳动力市场。在日本、美国雇用一个新工人的成本,可以雇到十几名把工作干得更好的中国工人。
我国有关人士认为,外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的原因很多:一是本国市场的不景气;二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三是可以获得减免税优惠政策;四是中国入世以后,外资企业获得了与国企平等的待遇。随着中国开放步伐的加快,这种趋势只能越演越烈。
中国纺织业拥有大量素质高、工资低的劳动力,所以纺织业这种趋势会表现得更突出。比如,日本的一家面料公司把几乎所有的生产部门设在中国,与国内60多个服装加工厂签有合约。这不仅由于中国的人工费用低,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质量。日本公司为了确保商品的质量一致性,委托加工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工厂只加工一种商品。中国纺织厂众多,就成为外商的最佳选择了。
纺织基地向中国的转移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促进纺织业的发展。但业内人士指出,也有负面影响:
一是削弱本国纺织业的优势。如去年中日曾发生“毛巾大战”,日本政府对中国毛巾进行紧急进口限制,原因就在于中国毛巾便宜。最近日本毛巾行业协会在对中国市场作了一番调查后得出“在中国生产毛巾,各方面都优于日本”的结论,特别是在工作人员的工资、地价、水电费等方面,成本要低得多。他们做出了移师中国的建议,这样中国毛巾的价格优势就很难保持了。
二是外资企业的高薪酬标准会促使本地劳动力价格上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对年青劳工的竞争已经把城市的工资抬了上去。现在,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已经高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这使纺织业丧失了不少原本属于我们的定单。
三是各地为吸引外商,各种减免税太多。外经贸部外资司胡司长对记者说:这些土政策与国家的统一政策并不一致,导致税收的减少。但随着审批权限的日益下放和政府的转型,这种事在近期难以改变。美国进口墨西哥产品优惠政策的条件是墨西哥必须使用美国的原料,是否中国优惠政策的出台也制定相关政策,比如产品全部或大部外销,以保证国家利益。
四是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台湾的“康师傅”面风靡全国之后,国内的200条方便面生产线死掉了。入世后的纺织业实际也面临着快餐业当年的形势。
五是可能打击国内棉、麻、丝原料市场。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上,《外商投资法》的修改提案中制定了新规则:原来外商必须在中国优先采购原材料,现在则可以依照市场原则在全世界采购。棉花这几年的国内价格都高于国际价格,这样就更没人买国产棉花了。新规则的实施会使中国的原料市场更加困难。
况且,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不是取之不尽的,在未来十多年中,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使中国年青工人比例下降。以民工为廉价劳动力来源的政策究竟能持续多少年呢?(刘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