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美国总统布殊宣布,将根据1974年美国贸易法第201条,对各类进口钢材加征8%至30%的关税,为期3年。有关税率虽然比美国钢铁业要求的30%至50%为低,但却会削弱布什政府在国内外推广自由贸易的威信。
该项决定可算是一个折衷办法,布什政府希望以此保护本土钢铁业,同时又不致被美国盟友及国内用钢行业猛烈抨击。布什此举实践了竞选总统期间向西弗吉尼亚州钢铁工人许下的承诺,或许也有助他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赢得宾夕法尼亚州的支持,但也意味政府内支持自由贸易人士(如贸易代表佐立克)暂时失利。
有论者认为,布什政府为本土钢铁业提供保障,可令国会加快通过贸易推广权(TPA)法例。可是,加征钢材关税的决定并未令美国钢铁生产商感到满意,不少业者认为保障「有限」,大有微言,未必会投桃报李,支持TPA法例;此外,假若布什政府不肯为其他制造业提供类似的保护,则TPA更难获得通过。美国对进口钢材征收关税,亦损害了美国支持自由贸易的国际声誉。
贸易法第201条的保障措施,激起了美国大部分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对声音。受该等措施影响最大的是欧盟、中国、日本、南韩、乌克兰和俄罗斯。欧盟立即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指钢材关税问题加上美欧之间其他正在酝酿的贸易纠纷,有可能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除欧盟外,日本、南韩、巴西、阿根廷及新西兰均已向世贸提出申诉。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于3月12日表示,中国亦保留向世贸提出申诉的权利。
国际方面,美国对进口钢材设立壁垒会损害布什政府推动贸易的努力,包括新一轮世贸谈判和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在美国本土,这些壁垒会打击用钢行业,而本土消费者购买汽车、家庭电器和重型机械等产品时,也须支付更高价钱。虽然布什政府声言实施保护措施可避免工人失业,但其实也可能出现反效果,令工人职位不保,因为一些使用钢材的生产商,或会因此而须裁员,而钢材进口减少也可能大大影响美国港口工人的生计。
有见布什政府对钢铁业实施保护措施,纺织业等其他制造行业也要求得到同样保障。1年多来,美国纺织品厂商会(ATMI)一直要求政府协助业者抵御来自进口服装(特别是亚洲产品)的竞争。现时,约有46万名工人受聘于美国本土纺织品及服装业。去年,美国纺织业削减了6.9万个职位,制衣业则减少7万个,而钢铁业不过减少了1.2万个。据当地纺织业领袖指出,美国纺织品及服装业过去12个月来减少的职位共达16万个,差不多是美国钢铁业聘用的工人总数。
美国纺织业领袖强调,布什政府曾承诺向他们提供协助,但至今仍未见有所行动。不过,纺织业本身亦欠团结。据美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报告,MillikenandCo、theUnionofNeedletrades,IndustrialandTextileEmployees及CranstonPrintWorks于3月6日召开会议,商讨成立ATMI以外另一个商会。纺织业内出现分化,或会削弱游说政府的力量。
与美国钢材进口商比较,当地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商对于纺织厂商的要求,更加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钢材进口商虽然大力反对政府实施保护措施,但只与白宫官员闭门商讨,并无大事张扬,在讨论有关政策方面只扮演从属角色。相信纺织品进口商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
对布什来说,纺织业对总统选举的影响力并不如钢铁业般强大,原因是共和党在南部大部分生产纺织品的州份都胜券在握。
要促进全球和地区贸易的开放,布什政府必须弥补因实施贸易壁垒而受损的形象,因此在纺织品及服装方面势必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市场准入,美国本土生产商将备受影响。可是,假如不向本土纺织业伸出援手,布什政府在国内争取自由贸易的努力又会缺乏支持。
在促进自由贸易问题上,美国国内与国外出现强烈的对立力量,近年罕见。布什政府能否解决这种两难局面,尚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