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梅自强博士指出,我国纺织行业既要看到加入WTO以后对行业发展有利的一面,更要看到面临的竞争形势,积极研究应对措施,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调整、创新、升级”战略。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棉纺织行业第一届技术改造研讨会上,梅院士认为,国内纺织企业要认真研究WTO规则和我国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认真研究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优势和弱点,把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困难估计得严重一点,把影响的时间预计得长一点,把应对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点,争取主动。
梅院士指出,当前我国的化纤生产能力及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化纤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常规产品产量过剩高档产品则产量不足,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在我国化纤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化纤新品种的自主开发滞后,目前仍依靠进口,科研成果产业化较为困难,制约着纺织新品的开发及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预见,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化纤产品进口关税的逐步减让,国外的化纤产品必将大量进口,给国内化纤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据此分析,化纤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新产品的开发。
我国的棉纺织生产总体上仍以传统纺织技术为主,面对新形势,棉纺行业首先应加快更新改造步伐,从总体上缩小与国际水平之间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其次要加快清梳联、新型精梳棉机、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等关键设备的推广应用。据了解,2002年国债技改将重点支持差别化纤维和高档面料的开发生产;第三,应进一步深化国有纺织企业改革,加快改制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染整行业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中的薄弱环节,其应对入世的工作重点则应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快更新改造,提高印染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当前我国印染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还是色差、缩水率等长期不能解决的老问题,依靠现代染整技术,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全国858家印染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的仅有26家,通过ISO14000认证的仅有6-7家。三是染化料质量、品种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提高染料企业生产高品质染化料的水平。据了解,全国现有染料厂1000多家,年产染料3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但目前我国印染企业所需的高档次、高质量染料均需进口。四是加强染整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特别是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工艺、新技术,诸如喷墨印花、生物酶处理、涂料印花、低甲醛、无甲醛整理、液氨整理以及环保型染化料、助剂等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目前我国纺机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创新,特别是高档纺机如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的开发创新能力较弱,跟不上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将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更为困难的局面。因此,纺机行业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工作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为此,一要加大投入;二是吸引、培养人才,特别是机电工艺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三要政策支持。
重视环境保护,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责任,环保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逐渐消失,绿色壁垒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兴起,给国内产业造成的压力及影响在不断加大。分析认为,国际上绿色纺织品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从纤维原料到纺织染整加工生产全过程,包括废物、废水处理均无污染;二是要求对人体不造成危害。面对这种新形势,我国纺织工业应提高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立法,制订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