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03年的国产洗衣机品牌纷纷找寻新“奶酪”,原先国产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平衡发展势态终被打破。种种迹象表明,洗衣机产业格局将出现新的分化、整合。
2003年,中国洗衣机市场有两大赢家,一个是国产品牌海尔,一个是合资品牌松下。
2003年7月,松下将在中国、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地区广为人知的National品牌,全部转换成Panasonic加速全球发展战略。2003年12月,三洋在北京发布中国市场方针,决定将其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全面转移到广东东莞。日立“随意净”洗衣机率先从中国推向全球获得成功后,日立公司2003年又把中国作为其年度洗衣机新品全球推广的第一站。
过去的一年,松下全自动洗衣机销售猛增55%,全年单品销量已占北京洗衣机市场的16%,位居第二;惯以低价攻占市场的LG也不甘落后,采用战略性亏损策略,2003年10月上市的全自动涡轮洗衣机只售988元;而同来自韩国的三星则爆出898元低价。
在大中电器,2002年洗衣机国产品牌与洋品牌的市场比率还是1:1,进入2003年已变成2:3了;2002年,洗衣机合资企业产销约占全国总量20%,同比增幅达24.14%。近年来,已有4个国产洗衣机品牌消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陆刃波认为,水仙摘牌、海棠破产、小天鹅换主、荣事达转让,仅仅是洗衣机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表象,未来中国洗衣机市场的竞争品牌数量将逐渐减少,国产品牌将度过痛苦的磨合期。(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