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由于我国棉花产量降低,国际棉价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国内棉花价格也一路上扬,这使一向以“质优价廉”取胜的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严峻考验。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用棉大国。去年国内棉花价格一路上涨,从2003年初的11000元/吨上涨至10月份最高的19000元/吨,之后虽有所回落,但至今年2月份仍维持在17000元/吨以上的水平。
记者采访了有关分析人士,广州海关统计处钟雁明认为,去年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我国棉花产量波动的影响。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2001年棉花产量达532.4万吨,比上年同期(下同)大幅上涨20.5%,棉花市场出现严重供大于求,棉价低迷。
2002年棉花播种面积大幅调减62.6万公顷,减少13%,使当年棉花总产量仅491.6万吨,下降7.7%,新棉上市后棉花价格即呈上行态势。
2003年棉花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但受气候影响,全国棉花总产量487万吨,略低于上年水平。产量不如市场预期,诱发棉价上涨。
二是棉花需求快速增长,产需缺口扩大。2000年以来,我国棉纺行业生产与出口形势持续看好,棉花需求快速增长。2000、2001和2002年,全国棉花需求分别达500万、579万和640万吨。2003年棉纺行业内需和出口强劲增长,SARS疫情也使医用棉增长,全年棉花消费总量达660万吨,棉花市场供需缺口扩大到170万吨以上。
三是棉花库存下降。国内市场受到产量下降和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棉花供需缺口主要靠动用库存平衡,导致期末库存逐年下降。国内棉花市场供求形势出现新变化,购销双方行为发生改变导致棉花价格走高。
四是运力不足和市场炒作加剧了棉花价格上涨。我国产棉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及黄河流域部分省区,由于铁路车皮不足,棉花外运困难,再加上收购市场动作费用,使棉价进一步上扬。
由于国内棉花供给不足,价格持续高涨,去年我国棉花进口呈大幅上升态势,全年进口棉花87万吨,高速增长3.9倍。国内市场需求强劲,而欧洲受天气大旱影响产量下降,使国际棉价呈大幅上涨态势。
广东是我国棉花进口的主要口岸,去年经广东口岸进口棉花8.1万吨,大幅增长1.8倍,进口均价则基本呈逐月上升趋势,由去年1月的1069美元/吨逐渐上涨,去年9月突破1400美元/吨后,12月的进口均价已达15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52.7%。今年1月,经广东口岸进口棉花价格虽略有回落,但仍维持在1544美元/吨的高位。棉花价格的持续高涨,将对国内的纺织服装制造业产生以下较大影响:
一是削弱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优势。棉价的大幅上涨,直接加大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棉价的上涨将最终反映到下游产品上来,因此,对纺织行业下游企业的影响将在今年逐渐显现。拿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广东来说,去年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47.3亿美元,增长12.3%;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17.8亿美元,增长17.1%。由于去年秋季广交会期间正值棉价大幅上涨之际,部分生产企业不敢贸然接单,再加上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广东这两类商品出口额分别为2.8亿和8.5亿美元,下降16.1%和13.8%,棉价上涨对广东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初步显现。
二是棉价上涨带动其它纺织原料的上涨。一些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为应对棉花价格的持续上涨,开始逐步以化纤等其它纺织原料作为替代品,调整产品结构,使化纤等纺织原料的价格因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今年1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的纺织用合成纤维、纺织用人造纤维和毛纱线的平均价格涨幅分别达到17.4%、26.4%和29.8%。纺织原料的整体涨价将进一步削弱国内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
三是棉花价格的急剧上涨使我国部分纺 织品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棉花价格超常走高,使市场正常经营活动被打乱,企业不敢贸然接单,采购商也不敢轻易下单,使部分订单已转移至东南亚及印度市场,国内棉花市场形成“有价无市”状态。
同时,棉价高涨使2003年种棉收益增加,大大刺激了棉农和棉花产区扩大种植积极性,各地盲目扩种的意向十分突出,这也将加剧我国棉花产销波动,不利于棉花市场健康发展。
记者在广东省了解到,由于本地不产棉花,广东每年所需40多万吨棉花均从境内外采购,其中一半产自新疆。来自广东省纺织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广东纺织行业的利润同比下降了7.4%,部分上游的棉纺企业和下游服装生产企业已陷入半停产状态。
有关人士认为,棉价疯长的背后其实暴露了我国棉花缺少合理的价格机制,正因为这样,我国的棉价较长时间内将维持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针对目前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和促进原棉销售,减少惜售和囤积。行业协会也应加强棉花信息的收集、研究和服务,尽快形成能够准确反映我国棉花生产和价格走势的指数标准。在棉花供求关系特别紧张时,国家也可适当增加棉花进口配额以缓解供求矛盾。
另外,由于棉农在开春进行种植决策时,参照的是上年的价格,但秋后棉花价格却以当年供求为准。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可考虑在境内期货交易市场设立棉花期货交易,这样能有效实现棉花的套期保值,使棉花价格不稳的问题得到有效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