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浙江纺织业到底如何面对汹涌如潮的外国商品的冲击?如何继续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全省纺织品竞争力何在?面对这样有些困难的问题,专家用公式作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回答:浙江纺织业竞争力=劳动密集+先进适用技术。
目前,浙江纺织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大多数。改革开放初期,浙江获得的国家投资很少,吸引的外资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抓住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比较优势,加快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那一时期快速崛起的轻纺和轻小型机械等行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特点一直延续至今。目前浙江省36个主要工业部门中,劳动密集型的仍占60%到70%。以2001年前7个月为例,纺织、服装、皮革、普通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实现的利润,占全国同行业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不等。如此高的盈利能力,足以说明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
许多人对“劳动密集型”有一种误解,总认为是“落后”、“低层次”的概念。其实不能简单地这样联系。不是都说电子信息制造业是高科技产业吗?可浙江省的电子信息产品相当部分产生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应该说,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浙江省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复合了技术和资金“增密”的特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像绍兴县纺织行业,“九五”前4年投入的技改资金高达120亿元。
提起服装行业,许多人的印象是“尺子加剪刀”,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像绍兴恒柏集团“九五”期间一共投入2.1亿元搞技改,从意大利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线,无论是面料的预缩处理,还是设计、裁剪、缝制、定型,都由电脑控制,2001年产值可以超过6亿元。这与20年前刚建厂时基本靠工人手工操作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这说明,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包括防止业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浙江省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理由有三:第一,浙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数是生活必需品和生产的基础件,所依托的是“金字塔”式的社会需求的宽大底部,有着生生不息的市场潜力。第二,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正在加快,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既有便于接受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又有劳动力素质较高、企业活力较强的优势,这必将进一步加强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中心”的地位。第三,大量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充分流动,为浙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期存在提供了低成本保证。
以绍兴纺织服装行业来分析,前景非常看好。纺织面料和服装,永远有市场,关键问题是怎样把产品做好。绍兴的纺织服装行业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都具有优势。像恒柏集团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虽然在上升,但由于技术改造抓得紧,劳动生产率增长得更快。据恒柏集团统计,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大约比5年前提高了1倍,但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4倍。这就充分说明,入世后,浙江纺织业乃至中国的纺织业,真正的优势是:劳动密集+先进适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