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纺织品大国,劳动力成本低,纺织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限制将全面取消,这对于饱受配额之苦的印度纺织业来说是无疑是一个福音。印度纺织业普遍对此反应热烈,希望借此良机提高印度在全球市场的出口份额。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后配额时代占有优势。因为印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最便宜,而且善于设计。而中国主要进行大宗出口,但大宗出口仅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10%,未来出口的趋势是织品、时装和制成品,印度在这方面占有优势。
印度棉花工厂协会8月份的“纺织工业前瞻”研究显示,印度和中国在2005年后将实现双赢。2005年印度将处于低风险期,其全球市场份额将从2002年的353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6550亿美元,纺织和服装出口将从2003年的12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亿美元。
面对后配额时代的契机,印度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纺织行业整合力度,提高纺织行业的技术含量,并寻求和海外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期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与中国抗衡。
一、印度纺织业追加投资
目前印度政府期望增加6000亿卢比的投资,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印度纺织行业方面则表示在今后5-6年内需要7000亿卢比的投资。包括AlokTextiles、瓦德曼集团和Welspun在内的一些印度公司已经开始投资。
二、政府出面整合印度纺织业
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印度政府开始对印度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专门成立了印度国家纺织公司(NTC),主要管理政府接管的亏损纺织企业,促进企业复苏和走向现代化。目前印度国家纺织公司已接管了119家工厂,主要产品是纱和布。
印度政府还缩减了间接影响纺织企业税收的范围,下放给私营企业更多的权力,让私营企业纺织品加大出口。私营企业在税收和关税方面将享受与NTC同等的待遇。
三、科技提升纺织品附加值
目前印度生产技术型织物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投资多在300万-40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低端技术领域。印度政府正在促进特种或高科技纺织品的生产,这些产品前景看好,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美元。为此,印度特别设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如何促进特种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专家委员会正在努力确定哪些技术型纺织品在印度有很大市场潜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工程中。
四、战略结盟,寻求合作
为了在配额取消后加强同中国的竞争,印度在努力组成行业联合的同时,也正在努力寻求海外企业和邻国的合作,实现共赢。
此外,有印度专家指出,在后配额时代印度纺织业应该注意应对非关税、非配额贸易壁垒。专家称,新的壁垒有歧视性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强制性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等。他说,限制会来自进口国的内务安全和海关部门、环保议会游说、非政府组织,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劳工权益保障。进口国很容易用劳工保护、环境和社会责任来作为非配额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