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信息
1.HMIBuilder系统概述
基于工业以太网,通过创新的软总线技术,HMIBuilder3.2推出了强大的分布式网络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方便灵活的、直观的用户交互组态配置,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支持多种类型网络节点,轻松实现数据共享、系统负荷分担、多种冗余备份等功能,完成分布式组态和监控,实现高可靠性的实时监控和历史信息网络共享。
分布式计算比起其它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稀有资源可以共享;
2、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平衡计算负载;
3、可以把程序放在最适合运行它的计算机上,其中,共享稀有资源和平衡负载是计算机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思想之一。
随着信息数据的存储量逐渐增多,伴随数据库系统的升级和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系统需要存盘数据服务的网络节点;随着生产管理的扁平化趋势的明显,领导层要求同步看到现场数据,系统需要远端工作站监视节点;随着网络节点的膨胀,整个系统多台电脑要求时间同步,系统需要时间校准服务节点。所以,HMIBuilder PC-based系统平台可以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各个主要功能不同的节点,实现系统负荷,多个节点分担,通过以太网络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负载均衡正是HMIBuilder分布式系统的主要目标。
分布式组态架构图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现场SCADA 系统中,我们可以分为现场采集层、现场控制层、本地操作层、中心管理层,层间都有网络进行连接。人机界面处于现在的管控一体化现场的核心位置,连接现场总线,完成总线逻辑控制系统上层的现场操作和管理,同时,负责将现场数据汇总后,将中心管理层关心的数据上传。同时,随着工业以太网的广泛应用,SCADA 系统的网络化成为趋势,为分布式带来应用的环境。上图是基于HMIBuilder 的人机界面分布式监控系统的架构图。其中,本地管理现场是以HMI 系统为核心的控制和执行部分。然后,通过现场管理层,也就是桔黄色模块部分,依据采用分布式监控软件HMIBuider 的软总线技术,配备不同的网络节点,负荷分担,将多个本地现场进行管理。然后,我们在分布式系统中,将某个节点配置为HMIBuilder Web Server,从而实现远程的IE 浏览控制。
针对实时数据可以实现数据分享和数据集中,如下图,数据信息流的走向表明PLC1 和PLC2 通过现场总线分别传输给PC (Node1)和PC (Node2),两台PC 分别安装HMIBuilder 组态软件,PC( Node1 ) 通过工业以太网将PLC1 数据传输给PC ( Node2 ) , 同时PC(Node2)将PLC2 数据传输给PC(Node1),从而达到实时信息共享,两个节点可以分别通过HMIBuilder 中View 模块进行显示。
实时数据分享模式1
实时数据集中模式2
注:“蓝色虚线箭头”为数据信息流的走向。“黑色实线”为设备实际连接线路。红色部分为两个节点(Node1,Node2),节点中PLC1 和PLC2 为硬件设备虚拟映射。
同时,根据组态配置,实现分布式存盘服务器、告警服务器、校时服务器和双机双网冗余功能。
分布式存盘服务器
分布式告警服务器
分布式校时服务器
自动双网冗余功能
HMIBuilder 本身内嵌Web 服务器,将节点3 设置为Web 服务器,在其他节点上可以通过局域网浏览器比如IE 查看节点3 的画面,HMIBuilder 的Web 服务器支持Internet 和Intranet,广域网客户端通过IE 查看节点3 的画面。
Web Server功能
HMIBuilder是一套分布式的工业组态软件。它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功能强大,并且结构容易扩充。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了以下几个子模块:工程制作模块HMIMaker、实时处理模块SCADA、窗口监控模块View、脚本组态模块ScriptDebugger、告警浏览模块AlarmViewer。这几个模块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功能描述如下:
1.较强的分布式网络功能(C/S结构)。在一台上对数据库、报表模板、图形的修改会自动更新到网上的其它节点,实现协同工作。在任意时刻,所有节点的信息(实时告警、实时数据、控制操作信息等)能保持一致,在任意节点上都可查看曲线、报表、告警等信息。
2.双网、双机、双通道的冗余热备份,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最大的保障。
3.可作为网关,支持对外的数据接口,可进行数据转发。
4.Web Server功能支持通过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动态浏览工程画面,能穿越大多数的防火墙与路由器。
5.强大的绘图工具。完全的矢量绘图,在缩放时不会失真。支持第三方图库,支持图元的移动、伸缩、旋转,具有丰富的数据表现形式,能够完成各种动画,实现逼真的效果。支持鼠标动作,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6.100%的数据完整性,包括各种告警信息、数据的存储,并提供多种手段予以查询。支持各种商业数据库软件,如SQL Server、Sybase、Excel等。
7.提供了自定义报表功能,能够按照用户的要求制作出任意格式的报表。并且报表还可以支持7种统计图表。
8.方便的数据配置,实现表单式的数据配置功能。
9.分级授权的用户机制,拥有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控制操作、修改报表、修改画面、创建用户等。
10.强大的内嵌脚本语言,易于掌握,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算法和计算功能。并且提供出色的脚本语言调试工具,具有单步跟踪和变量查看功能,帮助定位错误、快速开发。
11.适用于各种规模的MMI和SCADA解决方案。
2.系统安装需求
2.1.硬件需求
HMIBuilder组态系统通用版本,要求在CPU为PⅢ800以上的工控机或兼容机上运行,计算机的配置要求为:
内存:依操作系统的不同,罗列如下
Windows 9X操作系统时内存应>= 64MB;
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统时系统内存应>= 128MB,推荐使用256MB;
显示:Windows兼容显卡,显存>= 1MB,分辨率>= 640x480。显示器最少256色模式,推荐VGA、SVGA模式;
并行口或USB口:用于插入加密狗;
硬盘:HMIBuilder占用的硬盘空间为60M。
提示:目前客户购买的标准配置的工控机、兼容机等机型,完全满足HMIBuilder的运行要求。
2.2.操作系统需求
HMIBuilder组态软件可运行在WINDOWS 98第二版、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32位WINDOWS VISTA和WINDOWS XP Embedded等操作系统。
3.系统操作简介
3.1.分布式设置
HMIBuilder节点有3种网络形式:单机、单网和双网。如果整个系统只需要一个后台机,那么可以选择单机形式,此时将不启动网络属性。
单网适用于比较大一些的项目,比如电力远动等,此时多台计算机组成网络进行工作,每台计算机分别承担一定的功能,实现负荷分担。
如果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则可以选用双网,此时SCADA节点连接到两个网络上。当其中一个网络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冗余的网络会继续处理各种实时任务,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当选择双网时,需要注意两个网络的IP地址选择不同的网段,比如A网设置为192.168.xxx.xxx,则B网最好设置为10.75.xxx.xxx。如果两个网络都在一个网段,则冗余备份功能不能正确运行。
SCADA可以作为WebServer,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访问HMIBuilder的数据,要实现WebServer功能,除了配置WebServer的IP地址外,还需要设置浏览器页面显示的首页。SCADA自身就是一个HTTP服务器,当设置为Web服务器后,每次SCADA启动时都会自动启动该服务器。
a,首先打开SCADA,在其系统配置界面中,选中<本机为网关/WebServer>,并配置其IP地址和要发布的首页。
注意:网关的IP地址应该是本机的IP地址。如果启用了域名系统,则此处可以填充本机对应的域名,比如花生壳的域名:vicp.HMIBuilderinfo.net,系统会自动解析该域名。
b,设置完毕后,在另一台计算机上(局域网或广域网均可)启动IE浏览器,输入地址如下:
192.168.1.100/default.htm,如果使用动态域名解析系统,则如下:vicp.HMIBuilderinfo.net/default.htm。正常会打开需要下载安装HMIBuilder Web控件画面,下载安装即可。
注意: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在咱们安装的HMBuilder相关目录即D:\HMITECH\HMIBuilder2.1\Out\wwwroot下面直接安装
HMIBuilderWebCtrl.exe也可
c,处理完毕直接打开192.168.1.100进行画面的浏览。
数据刷新和中断超时是对网络中的连接情况进行设置,对于局域网,一般数据刷新时间为300ms,中断超时为8s就可以了。对于广域网,因为带宽等原因,应该将数据刷新时间和中断超时时间都加长,数据刷新时间可以是3000ms,中断超时是16s。
3.2.HMIBuilder分布式节点类型介绍
HMIBuilder节点目前分为以下几种(以后还可以扩充):后台机/工作站、存盘服务器、告警服务器、校时服务器。每一种类型都处理一类特定的工作,每一个节点都可以配置成几种类型的统一体(但后台机或工作站是必需的)。比如:一个HMIBuilder节点可以配置成后台机,同时还可以作为存盘服务器工作。从配置界面上可以看到,这几种类型都可以设置成主用(A)和冗余(B)两种,也就是说,每一种类型都可以是有备份的。如果整个网络中只有1个节点(或只是单机时),可以将这些功能集中在一起。对节点类型的修改会自动生效,并通知到全网的其它节点。
设置方法
1、IP设置
选择单网,IP设为同一网段
2、后台机、工作站的选择
如果连实际设备设置为后台机A,不连设备为工作站
3、给节点命名
节点名称不能相同
注意事项:
建立分布式架构后,如果各节点SCADA系统在运行,则对系统中的变量、画面进行配置,会自动的更新全网,不必对每个节点手动进行更新。如果只需要对本节点进行调整,可以关闭本节点的SCADA系统后再进行修改。
后台机/工作站
后台机负责对底层设备I/O的访问,并将底层设备(如PLC)传递的数据按照通讯协议进行解释处理,并更新到实时数据库中。同时,将这些实时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其它节点,更新这些节点的实时数据库。当用户需要控制设备时,后台机将控制命令按通信协议进行解释并下发到设备。
工作站的负荷较小,它不负责对底层设备的访问,而只是被动的接受从其它的后台机传送过来的实时数据,并对本节点的实时数据库进行更新。
后台机/工作站节点类型是最普通的节点类型,它是SCADA节点的基础。任何一个节点,首先必须先是后台机或工作站,然后才可以加入其它功能,比如存盘等。原因很简单,只有有了实时数据,这些功能才有效。
存盘服务器
存盘服务器定时的将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保存到历史数据库中,以备查询之用。报表、曲线等功能模块都通过存盘服务器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
第三方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对存盘服务器发出申请,存盘服务器根据申请返回相应的存盘数据供第三方程序使用。
告警服务器
告警服务器负责存储各类报警信息到历史数据库中,并提供对报警事项的分类查询的功能。一般来说,由AlarmViewer来查看存储的历史报警,实时的报警事项可通过AlarmViewer和告警条来查看。
校时服务器
对网络中的SCADA节点进行对时工作,使得全网的节点时间上保持统一。这种功能对于单机版无效,并且也不会更新Web节点的系统时间。
前面对HMIBuilder节点的类型已经进行了描述,共四种:后台机A/后台机B/工作站、存盘服务器A/存盘服务器B、告警服务器A/告警服务器B,如下图所示
节点名称是用来标识一个特定的节点,这个标识应该是系统内唯一的,比如“host”、“webserver”等。如果是冗余系统,则互为冗余的节点要采用同一个节点名,只是在节点类型上予以区分。
根据设置,SCADA的不同类型的节点在启动时会分配相应的任务,比如只有存盘服务器才会存盘,而没有配置该属性的节点将不会保存历史数据。当没有存盘属性的节点需要查看历史数据时,会通过网络与具有存盘属性的节点联系,申请存盘数据。
SCADA运行时的工作窗口如下:
其中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当前网络中所有节点的配置信息。
4.系统创新和效益分析
4.1.软件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纵横科技推出的HMIBuilder分布式组态软件分为3个版本:网络版、通用版和嵌入版。 网络版和通用版运行在Windows标准平台,嵌入版运行在HMITECH嵌入版平台。纵横科技集团以北京、上海、西安为轴心,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体系,提供软硬一体化系统级解决方案,包括标准HMIBuilder分布式平台配合纵横的工控机、人机界面硬件平台,以及软硬件行业定制产品系统和国家级行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平台,获得了年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业绩。
社会效益分析:
HMIBuilder软件及其定制产品已经应用到石化、油田、电力、交通、楼宇、农业等各个行业。我们给石化行业、物联网行业定制的产运销实时数据采集和展示平台,为中铁物资提供的软硬一体化库区和加油站点监控网络系统平台,为农业提供的大田灌溉系统、温室控制系统、潮汐灌溉系统和水稻芽种生产线系统平台。为电力系统,提供国家电网高压充油电缆油压监测系统、电力无功补偿CAN总线监控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太阳能发电逆变器监控系统、高压变频监控系统等。HMIBuilder分布式组态软件,已经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为各个行业提供监控系统平台,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统筹信息联网供给,均衡使用,避免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制度不合理,高效算法预见系统问题,防患未然,统筹管理,调剂错峰,变频调节,节能降耗,整合能源的产供销信息实时展示,达到扁平管理,掌控全局的目标。
4.2.软件创新点
基于现场总线通讯技术,提供全面的现场总线设备的通讯支持,研究和分析工业以太网和无线网络技术,不断突破。HMIBuilder支持CAN总线、Profibus总线和主流可编程控制器通讯,比如OMRON Host Link、AB DF1、Siemens PPI和MPI协议等。
分布式控制体系:提出基于以太网的软总线技术,实现分布式组态,和分布式监控,负荷分担,资源共享。HMIBuilder实现了网络冗余、计算机控制冗余、控制器协议通讯冗余,实现了分布式节点运行,自动监视节点状态,界面和通讯配置的组态结果节点自动更新,实现了实时数据库分布式远程控制和远程更新。所有这些分布式功能通过简单配置即可实现。
软硬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软件平台的研发和产品定型的基础是硬件平台的研发,软件系统应用推动HMITECH硬件的研发。纵横科技的CAN总线通讯技术,涵盖主流CAN通讯卡,同时支持HMITECH自主研发的CAN总线人机界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