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印染瓶颈“卡”住湖北纺织业
纺 纱   |   织 造   |   针 织   |   染 整
  首页 >> 纺织学院 >> 正文  
 

印染瓶颈“卡”住湖北纺织业

 
 

发布时间: 2008/2/16           文章出处:  

 
 

  棉纺织、印染、服装,是纺织工业的三个子行业。印染居中。它既可以是带动纺织工业协调发展的“纽带”,也可以成为制约纺织工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湖北棉纺织业年产优质坯布约30亿米,但其印染布的年产量却不足2亿米,而湖北服装业又年需面料不低于30亿米。三个子行业的产能说明湖北纺织在产业结构上呈“两头重、中间轻”的畸形结构,上下游产业出现断裂,凸现印染“瓶颈”,造成了湖北纺织产业链的严重缺陷。

  这种缺陷,一方面反映湖北纺织仍处于初加工和来料加工状态,产业链关联度不强,结构效益差。另一方面,也说明湖北棉纺织行业无力利用技术进步再加工升值,只能“替他人作嫁衣裳”。由此产生的必然后果,不仅仅是印染一个行业的薄弱,而是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上下游子行业、尤其是服装业的发展,进而削弱湖北纺织的整体竞争实力。原因何在?

  印染行业的发展,走向了更高层次。湖北印染行业一蹶不振,是因为缺乏相应的适应能力。

  20年前,湖北印染行业步履艰难,印染企业纷纷关门时,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却以印染为切入点,高起点地技术改造、承接转移,集聚了全国80%的印染能力,实现纺织工业的跨越发展。可见,印染业阶段性、区域性的困难,并不意味着行业要萎缩,而是在孕育新的发展方式,走向更高的发展层次。

  国家取消布票和印染布选样定产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印染业总量过剩的信号;当特殊手段染整的各类新型面料成为时尚时,我们未意识到印染业已提出产业升级的要求;同时,我们没有意识到全球性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开始,因而错过了印染业改造发展的机遇,没有“换挡前进”,继续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湖北印染业开工率不足45%,整个行业陷入困境,调整难度加大。

  纺织是棵“常青树”,且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湖北纺织之树要常青,亟待突破印染“瓶颈” 。

  尽管当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技术壁垒繁多、贸易摩擦频发、棉花资源不足、生产成本增加、环保等将对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纺织是棵“常青树”,持续发展的总趋势不会变。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使湖北纺织迎来了承接新一轮国外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

  沿海纺织高速发展证明,完善产业链是纺织业提升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浙江为例:2006年全省纺织销售收入5650.8亿元、出口创汇308亿美元,分别是湖北的11.8倍、25.7倍。这与浙江抓住上次产业转移机遇,适时承接国外印染产业转移不无关系。因此,湖北纺织之树要常青,必须抓住此次产业转移的机遇,突破印染“瓶颈”。并通过承接转移,使湖北纺织一方面获得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利用知识外溢效应,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带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集群发展,是新的产业组织形式。集中建设印染基地,是缓解湖北印染“瓶颈”的有效途径。

  突破印染“瓶颈”,完善湖北纺织产业链,要按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建设印染基地,走集群发展之路。印染基地建设的设想为:

  在基地选址上:充分考虑政府与企业的双重积极性以及地方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态势等因素,新建基地拟选址武汉、荆州、襄樊、蒲圻,而绝不是简单地在原老基地、老企业恢复能力。

  在建设规模上:按湖北棉纺织和服装业现有产能,同时考虑加工和出口因素,湖北至少应有年产30亿米印染布的能力,才能激活全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拉动上下子行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四大印染基地的产能至少达到15亿米-20亿米。

  在水平定位上:定位在适应无梭宽幅织物的加工需要和满足出口服装面料的质量要求上。

  在建设模式上:从实现清洁生产、建设“两型”产业的要求出发,形成发展印染的新型模式。将污水处理和产品生产作为两个系统、两类工程分别考虑,突破上规模和专业化的传统思维,不以生产能力大小论英雄。

  在操作方式上:推广荆州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筑巢引凤”的经验:以公共事业名义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和水、电等公用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印染产品生产;通过按排污量多少和程度收取处理费的方式,回收投资。

  产业的发展,需要行业的自身努力。自身努力所不及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集中治污方式建设印染基地,是解决“瓶颈”制约、完善湖北纺织产业链的需要,也是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变产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有效探讨,需要政府的支持。为此建议:印染基地建设过程中,将污水处理工程纳入政府的环境工程,作为公共事业,由政府设立环保专项资金建设或支持

 

 
 
 
    下一篇:    2013中国·柯桥纺织品印花工业展览
    上一篇:    染整废水可再利用节支逾5000万元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增城市新
·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江苏省金坛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江苏省常熟市
·功能性运动服装用新型纺织
·我国全面封杀致癌服装牛仔裤免烫衣最应

 

·新型纺纱:摩擦纺纱
·新型纺纱:喷气纺纱
·新型纺纱:转杯纺纱
·新型纺纱:概述
·后加工:花式纱线

 
 
     
·无锡丝普兰喷气织机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朝辉压力仪器有限公司
·金湖县骏达机械有限公司
·香港高勋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市杏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
·江苏金轮针布有限公司(金轮科创股份有
·江苏省金坛市纺织机械总厂
·无锡中氏机械有限公司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中国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光学式旋转编码器
·扩展模块
·可寻址讯通转换器模块
·变频器
·通讯转换器模块
·丝普兰喷气织机
·变频器
·可编程序控制器
·扩展模块
·五/八行显示型终端显示器
 
 
关于网站 | 帮助中心 | 加入本站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关于支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纺机专刊》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8 中国纺机网 WWW.TTMN.COM   网站运营商:武汉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总    机:027-51516088、82756160、82756180、82756187、82756301
客服热线:027-51518188   广告热线:027-51518288   值班电话:027-63599068
上海传真:021-51901577(24小时接收)   武汉传真:027-51516699、82756183
邮    箱:ttmn@netgood.com.cn   网站地址:中国·武汉·南京路63号金丰大厦8楼   邮政编码:4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