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新疆兵团八十九团下达团发[2006]8号文件,对该团五连职工向加工厂交售湿花的11名相关人员,根据该团《2006年秋产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当事人分别给予100元、200元的处罚。据悉,这是该团近年来查处的影响较大、牵扯人员最多的一起新棉交售质量方面的事件。在该团召开的棉花质量分析会上,该团团长蒲福明说:“这次的处罚是轻的,今后谁再拿我们团场的棉花品质当儿戏,谁就是我们的罪人,对待此事,我们绝不手软。”
今年,八十九团种植的9.3万亩棉花,在经历低温、大风、冰雹、高温天气和缺电少水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经过全团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棉花长势格外喜人,全团总产籽棉可达4280万公斤,创建团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目前,新棉采摘、交售、加工工作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眼下,一个最要紧的问题就是要强化人们的质量意识。
狠抓宣传教育不留死角,职工群众质量意识大大提高 。今年三秋工作一开始,八十九团秋产品宣传组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车、三秋简报等形式向职工群众进行全方位的做好棉花质量的宣传教育。该团在制定《籽棉采收标准及注意事项》的同时,由一名团领导组成的棉花质量考评检查组,每天深入棉田,以多采优质棉为主题,广泛持久地进行杜绝“三丝和特杂”,坚持“四白”、“四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职工的质量意识。该团一连职工刘一军说,每年到了秋收季节,在电视上、广播里、连队的黑板上听见和看到最多的是团场关于棉花质量方面的内容。
严格棉花质量管理规定,确保新棉质量。 质量就是市场,市场需要培育,欲赢得广阔的市场,产品质量是第一要素,没有质量,市场再大产品也不会受到青睐。 为争创优质棉花品牌,今年八十九团在专门制定《棉花质量管理规定》的同时,提出了棉花采摘交售工作中人人必须遵循的“四白,四分,六严”的质量管理标准。该团九连书记哈德力汗深有体会地说:“九连是一个少数民族连队,往年由于一些职工拾花不戴帽子,有个别人使用畜力车,棉花质量一直上不去。今年连队从严要求职工棉花采摘过程中的‘四白、四分、六严’标准,新棉采摘工作做到了不摘青桃、病桃、笑口桃、带壳桃的“四不摘”和捡净棉株、捡净棉壳、地上拾净、茎叶拾净、杂质除净的“五净”工作。由于职工认识到位,连队各项制度和措施的到位,从目前已采摘交售的65万公斤籽棉来看,质量好于往年。”
狠抓质量不放松,新棉质量有保证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忽视产品质量就等于砸自己的饭碗,反之,便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八十九团从各个环节严格要求,确保了新棉的质量。一是该团认真落实棉花采摘、收购、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把落实棉花“四白、四分、六严”,坚决杜绝“三丝”当做头等大事,从各个环节确保了棉花质量;二是团产品质量组每天深入田间地头、连队场院、棉花堆放点,加大督查力度,对违反质量管理的人和事按规定进行处罚通报;三是全团各植棉连队加强对职工群众、拾花工和拾花学生的质量要求,层层签定质量责任书;四是棉花加工厂严格按照标准,公平、公正地收购棉花,按照品种分开收购、分开堆放、分开加工,确保了棉花质量;五是该团委派到各连队的棉检员积极协助连队抓好棉花的“四分”工作,对质量不合格的棉花不签字,不放行。为新棉质量把好了第一道关口;六是团机关抽調26名工作人员,每天协助加工葳检验棉花水分,取样,过称,在场区督查棉花收购质量中的问题,为团场快收棉、多收棉、收好棉起到了积极作用。
进入十月份,八十九团棉花采摘、收购、加工工作进入高峰期,日收购籽棉在140万公斤左右。提起今年的棉花质量,该团加工厂厂长童红卫说:由于团场今年建立了棉花质量监测制度,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收购,严格执行轧前复检制度、跟班检验制度和随机抽样制度,并安排专人进行“挑杂”等工作,从目前已收购的1800万公斤籽棉和已轧出的3000吨皮棉来看,一级率分别达到99.3%和96%,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