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印度政府为了充分稳固已有劳动力资源,强化低成本的制造力优势,开始逐步完善对工人的待遇体制。在动力织机业,该国政府早前出台了相关保险计划,以保证动力织机业工人的权益。在这份保单中,意外伤害险的保额达到15万卢比(1印度卢比约合0.14人民币元)。去年底,此项计划又进一步完善。在这些参保人群中,每名纺织工人的每半年会收到600卢比的子女教育经费,经费提供期限为4年。目前,80多万名纺织工人已列为这一政策的受益人。
印度国家黄麻董事会同样提出了维护黄麻业工人利益的福利计划。在这项计划之下,7家工厂将出资建设14条街区,花费1434.1万卢比,每一条街区都可以满足1500名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居住。董事会将对参与此计划的每家工厂提供至少200万卢比的补贴。
东南亚企业也遇成本难题
在全球原料紧缺的大背景下,东南亚一些国家虽然未遇到“用工荒”的问题,但其生产商也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或缩减规模节省生产费用,或提高产品价格保持赢利空间。
受益于越南盾兑美元的大幅贬值,今年前2个月越南纺织品出口超过20亿美元,同比增长54%。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对越南纺织品需求旺盛,越南纺织业因此制定了实现全年出口13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但是劳动力薪资提升、生产成本上涨,以及越南盾贬值造成的棉花等进口原料费用的增加,仍将对越南纺织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近期越南国内电价的大幅上涨,使得一些不堪电费重负的生产商不得不重新安排他们的生产时间表,以此规避用电高峰期的高昂电费。
越南北宁省的Halico工厂转变其生产时间,通过“夜间作战”的方式帮助公司节省了20%的耗电量。虽然夜间生产计划为企业节省了部分花销,但是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此办法的长期实施还需要考虑对于员工情绪的负面影响。Nha Be 成衣公司的生产主管Pham Phu Cuong就表示,新的生产计划要对员工进行额外补贴,其中包括夜间交通补助费用等,相当于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这种白昼黑夜颠倒的工作模式,抬高了越南劳动力的身价,而能否从根本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还不得而知。越南纺织服装协会副秘书长阮山则明确指出,今后几年,廉价劳动力等越南具有竞争优势的因素将逐渐失去。因此,保持出口增长的基本措施是使商品结构多样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继续扩大市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