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陕西省咸阳市是我国传统的纺织工业基地,占据陕西十万纺织大军的半壁江山,产值、利税曾超过咸阳工业规模的百分之五十,曾涌现赵梦桃、吴桂贤等纺织英模。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咸阳纺织陷入谷底,16家国有企业设备落后,纺的是坯布,一米只挣几分钱,人均月收入不过千元。工人没士气,厂子不景气,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艰难。
好多人都以为咸阳纺织业垮了。
因为在车水马龙的人民路上,再很少见到纺织女工的身影。
一字排开的几个大型棉纺织厂,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景象。
咸阳的纺织工业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重大问题。随着新兴纺织产业园的建立,咸阳的“母亲产业”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积极调整思路,勇于改革转型,凝聚全市之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涅槃之路。
曾只有一家纺企正常正产,投资百亿纺织工业园上演"空城计"!
早在2011年年初,陕西省政府决定振兴咸阳纺织产业,连续三年拿出3亿元,支持咸阳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咸阳应声启动建设新兴纺织工业园并组织纺织企业搬迁。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陕西八方三家企业整合成咸阳纺织集团。
2011年4月,咸阳市出台规划,在咸阳市区西部,规划10.83平方公里的新兴纺织工业园区。公开资料显示,该纺织工业园位于咸阳市区以西,茂陵以南,渭河以北,规划用地总面积1082.86公顷即16242.9亩。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重点发展纺纱、织布、针织、染整、现代装备制造、服装家纺、功能性产业纺织用品等产业,打造成西部纺织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和现代产业生产加工基地。计划利用5年时间,也就是到2016年,力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到80家,纺织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2%,税收4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打造成西部纺织技术研发中心,西部纺织设备制造加工基地,并拟打造成西部纺织服装商贸集散和物流配送基地。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规划,和一幅非常宏伟的蓝图。然而现在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纺织工业园区建设得究竟成效如何?
2015年的11月底和12月初,央视财经记者和中国经营报记者相继前往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内,见到的景象却是大片闲置的荒地!很多土地2011年被征用之后,四年来一直没有动工建设,长满了荒草,荒地里甚至草长得比人高!园区内仅有咸阳纺织集团、国棉一厂二厂八厂和方圆集团等四五个纺织企业的项目落地!最严重的时候仅仅只有一家企业正常运转。
据了解,2011年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已经完成4000亩耕地的征收,然而经过粗略统计,目前已经入驻的四五家企业总共占地不足1000亩。也就是2011年征收的土地中有一大半部分尚处于闲置之中。而除了上述四五个企业已经落户,曾经招商引资拟落户的十多个项目,落地则进展十分缓慢。
改旧换新,咸阳纺织工业园进一步调整
上述新闻曝光后,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的情况引起广泛了关注,负责工业园建设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工业园的基础建设,引进企业投产,是目前工业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大半年时间的努力,工业园的建设已经有所起色。
“当年在纺织厂上班,吃喝不愁、福利好,人都觉得脸上有光,好多人羡慕呢!”回忆起纺织厂曾经的辉煌,在一厂工作了21年的小金不禁感慨。
作为曾经咸阳“母亲产业”的纺织工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再加上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全等原因逐渐衰落。渐渐地,在很多人眼中,纺织行业就成了落后和下岗的代名词。
俗语说得好:“落后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抓住机遇重新强大自身!”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提出,使咸阳的纺织行业有了重生的重要机遇。
新纺织园区规划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从2012年7月启动建设至今,已建设项目26个,完成投资52亿元,重点区域水、电、气、路、暖等“七通一平”综合配套全面建成,同时启动咸阳纺织企业搬迁入园,将位于市中心的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陕棉八厂等企业合并为咸阳纺织集团。
在搬进产业园区前,西北一棉、西北二棉在老厂区生产中,还有不少50年代的老旧机器,无论是生产环境还是机器设备,都已远远落后行业先进水平。搬入新兴工业园区后,焕然一新的厂房,全新进口的机器,让这些纺织企业由原先零散的‘丑小鸭’,换进新笼子加速蜕变‘白天鹅’。入园企业设备新度系数高达0.98,纺纱设备100%实现粗细联,57%实现粗细络联,织造设备全部实现无梭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化,整体设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据咸阳纺织集团副总经理王志强介绍,“这些设备大部分从德国进口,即使不是进口的,我们也是选用了国内的先进机器,将在未来10年保持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2015年是企业入园生产的第一年,1-11月纺织集团工业总产值达到13.19亿元,棉纱产量26434.70吨,棉布产量14564.85万米,印染布产量1716.09万米,销售收入10.15亿元,产销率92%,自营出口创汇2950万美元;入园纺织企业实现利润898万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