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6日一场大雨的洗刷,昌邑市柳疃镇种棉大户姜永军的棉田在阳光下绿得有些耀眼。放眼望去,大片棉田里星星点点地夹杂着白色和红色花朵,近处可见与棉叶同样绿油油的棉铃,饱胀鼓满。
  眼下,距离收棉仅一个月的时间。然而,虽然新棉长势良好,可承包了200亩棉田的姜永军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棉花现价已跌破收储价,以俺10年的种棉经验,新棉价格很难涨起来了。”姜永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收储价是1.98万元/吨,但到棉农的手里,顶多也就1.8万元/吨,因为国家是从大型棉花加工厂里收储的,而不是直接从棉农手里收。
  棉农:卖一斤赔六毛
  36岁的姜永军已经种了10年棉花,皮肤晒得黝黑,种棉面积也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200亩,对棉价波动的“嗅觉”日益灵敏,卖棉的经验也与日俱增。
  “去年的棉花卖了个高点,6.3元/斤,一亩地赚了1000多元。”他说,邻村的有些棉农到现在还囤着不卖,“3.9元一斤(指收购价)啊,比成本还低,亏大发了。”
  按他的粗略说法,“租地一年500元/亩,播种100元/亩,肥料160元/亩,农药200元/亩,管理用工320元/亩,摘花450元/亩”,合计1730元/亩。按亩产量420斤计算,种棉成本高达4.12元/斤。
  “柳疃镇靠近海边,大部分是盐碱地,租地成本比较低。远离海边的好地,一般在600元-980元/亩,人工成本也高,光摘花一项就比柳疃高出0.2元/斤。”昌邑市棉花生产办公室主任、市东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凯对导报记者表示,这些种棉大户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一般在4.5元/斤左右。棉花现在的收购价是3.9元/斤。如果棉农此时将去年的棉花出手,一斤就赔0.6元。
  “棉农伤不起啊!”刘金凯感叹道,种棉大户抗风险的能力不强,而一些散户如果种棉花赔钱,下一年可能就改种玉米和小麦。在昌邑,一半以上的棉花种植面积来自散户。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