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机企业订单多并非竞争优势强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4日

加快发展自动化纺机,高产、高效、用人少、减排不仅是今后的技术趋势,也是当下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结果。要看到目前纺机企业订单一时“饱满”,很大原因是国外先进纺机企业供货能力满足不了需求的突然增加,并不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提高的标志。

实践证明,中国纺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仅表现在二维上(即时间、水平),实际上还有更加重要的第三维——可靠性。可靠性是最重要的基础性能,离开可靠性,高产、高效、低耗、少人都无从谈起。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对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第三维差距根本无法采用跟踪、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模式来缩小,只有改变观念,另辟蹊径采用技术跨越战略才行。要提高中国纺织机械的竞争力,需要长远的眼光和规划。而做到这一点,必须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耐得住寂寞。

著名品牌企业一般都有10年以上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规划,纺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一般也在10年左右。我们在制定规划时不能仅仅盯着国外现有产品,更要学会用技术预见的理论和方法(专利地图、技术进化模式和规律等)研究发达国家现有的标准、下一步规划和发展模式,用科学的方法预见5~10年后的“同期先进水平”,才能准确地选定我们的突破方向。

由于多年来的引进仿造,我们习惯于跟踪和逆向反求工程,搞产品开发只会从详细设计开始,没有完整的产品开发经历,没有概念设计的思路。长期以来中国纺机在可靠性方面为何少有进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可靠性要从概念设计做起,而我们没有经历这个最关键的阶段。所以我们的规划项目都应从概念设计开始,应用知识创新工具进行完整的技术和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确定核心问题,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包括可行性),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和开发的高效性,争取从源头上取得竞争优势。

反观中国纺机企业的现状,极度缺乏富有活力的机制和强大的创新开发队伍,缺乏长期奋斗的精神,更缺乏类似何敏佳和任正非这样的领军人物。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欧盟、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无可避免且愈演愈烈。我们都以为美国没有什么像样的纺机企业,但占领全世界最大份额的先进地毯簇绒机正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其高科技含量转化为极高的加工精度、极高的生产效率、极少的原料浪费和极低的能源消耗。中国制造业同样面临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竞争,比如东南亚各国。中国的出路何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今后5~10年是中国制造业在竞争中大有作为和大放光彩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纺机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第二次长征。所有纺机人需要在心态上务实、观念上突破、理论上创新、方法上提升,善于融合其他行业的知识成果,联合其他行业的有识之士,共同实现中国纺机业的跨越式发展。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1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