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纱线展突出“十二五”主题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5日

    2010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重大科技支撑项目——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与中国化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企业共同进行研发推广。该项目计划建立或改造超仿棉聚酯纤维纺丝示范线4条;聚酯连续聚合示范线2条;PTA过程强化示范线1条;纺织、染整、织物生产示范线8条,通过技术成果的示范和推广,推动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产品产业化。

    特点三  生物质纤维

    生物质纤维将成为本展纱线展的新热门产品。竹、麻、海藻、动植物蛋白、PTT等生物质,正在纱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提升纱线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将生化原料与生物质纤维,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并为此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发展途径。

    据统计预测,在世界生物质再生纤维资源中,再生纤维素纤维资源(如农作物秸秆、树木等)约550亿吨;再生多糖纤维中的甲壳素-壳聚糖纤维资源(如海洋贝类、甲壳等)约100亿吨,海藻纤维资源约130亿~150亿吨;蛋白纤维资源约5000亿吨。这些丰富的资源亟待有针对性的合理开发、应用。

    总体上看,行业目前对竹资源的开发应用最有成效,在天竹纤维产业联盟的努力下,竹浆纤维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原料,在内衣、袜子、毛巾、床上用品等亲肤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点四  多纤混纺

    以创新为驱动,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是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当前各种新型纤维不断涌现,纺纱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大背景更为多纤混纺创造了条件。一些企业表示,应用新型纤维生产多组分复合纱线已成为企业最大的利润点。本届纱线展上,部分企业将推出最新研发的多纤混纺纱线。

    毛纺纱线近年来发展迅速,得益于半精纺工艺的大范围应用。半精纺技术是在传统的精梳毛纺和粗疏毛纺工艺的基础上,将棉纺技术与毛纺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组分混合工艺,解决了原来毛纺设备不能解决的问题。半精纺可实现棉、毛、丝、麻等天然原料与其它新型人造纤维、化学纤维的成功混纺,产品结构丰富。以羊绒产品为例,所纺纱线很难超过70支,通常用于粗纺,难以适应市场对高支轻薄织物的需求。同时,纯羊绒制品的原料成本高,也使其产品的局限性很大。而通过半精纺,羊绒纱纱支可纺12公支~140公支,不仅扩大了纱线的可纺范围,而且成纱率高,降低了成本,还能满足客户对产品档次、规格的不同需求。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7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