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市场避险意识增强,需求日趋疲软。展望后市,美国近期公布的二季度GDP、制造业等经济数据差强人意,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最高级AAA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或扩散至意大利和西班牙,大宗商品继续面临抛售风险,下行压力不言而喻。
    中储棉指出,基本面上,一方面,下游需求没有好转迹象,7月21日~28日的美国棉花出口报告显示,陆地棉出口净签约量仅0.27万吨,较前一周减少71%,买方企业毁约现象仍在发生。另一方面,印度商务部长宣布自7月31日起取消本年度印度棉出口限制,一旦印度棉以低价姿态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将对其他国家的棉花报价造成冲击,国际棉价整体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但中储棉同时指出,近期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一是新年度收储提上日程,有利于涉棉企业建立信心,目前内地多数地区棉价已低于新年度收储价,收储政策的托市作用将逐渐显现;二是从本年度开始,财政部决定将出疆棉(含棉纱)运输补贴提高至500元/吨,并将棉布纳入补贴范围,棉花产业相关企业都将受益,有助于提高棉花收购积极性,并带动棉花市场整体转好;三是眼下进入台风频发期,全国各主产棉区普遍出现降雨,棉花生长略微受阻,对后市棉价带来一定支撑。 
未雨绸缪,积极防范“卖棉难”
    中棉所指出,今年以来,在利好价格的刺激下,在高产创建、良种补贴和轻简化育苗移栽等项目的带动下,依靠科技兴棉,全国棉花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尽管长江流域遭遇旱涝急转及局部持续干旱,但前中期棉花长势良好,丰产架子基本搭起,长势相对均衡,为增产丰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到7月底,全国棉花呈丰产的走势增强,预计将是一个丰收年景。然而,受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均衡,国内调控紧缩银根、通货膨胀以及“高价棉”短期内难消化、消费疲软等的综合影响,新棉市场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未雨绸缪,积极防范丰收可能出现的“卖棉难”问题。
    中棉所有关人士指出,加入WTO之后,我国棉花的市场风险和气候风险在加剧。近10年之中有3个年度异常波动:2003年度因气候异常大幅减产导致价格高涨,2008年度金融危机导致价格一落千丈,2010年度通货膨胀导致价格一路飙升,然后又急剧下跌。
    针对异常波动,多方呼吁的临时收储价于2011年3月出台。有关人士指出,临时收储价可以看作为最低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支撑点。因为没有最低价的支撑,国家调控就没有着力点。要减轻国内外市场的波动和震荡的冲击,惟有最低价才能支撑。可以预见,临时收储价将对实现“三个力保”发挥积极作用(力保新棉市场稳定,力保价格相对合理,力保棉农增收),也是解决“卖棉难”、避免棉价大上大下、着力控制价格“过山车”式的异常波动的有效措施。
    有关人士建议,国家应增加棉花储备和投放量,提高应急控制能力,我国市场吸纳和投放能力要扩大到300万吨。从2008年度危机分次收储272万吨对市场的影响来看,300万吨以下对巨大市场的控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针对今年棉花丰收和市场疲软实际情况,应有增加储备的预案,建议依托棉纺织企业的仓库收购储备棉或存放储备棉不失为可以采用的措施。
    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准备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精神,稳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做好2011棉花年度敞开收储的准备工作。
    据悉,中储棉根据《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要求,已经做好按照19800元/吨的价格敞开收储2011年度棉花的一切准备工作,预计棉花收储将在9月1日正式启动,持续到明年的3月31日。
    业内人士指出,自今年3月以来,棉花价格一路下滑,三级棉从每吨3万元左右降至目前的每吨2万元以下,启动棉花国家收储将改善市场主体心态,这对连续下滑的棉花价格将形成有力支撑。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