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民营的小作坊式企业,历经十七年,发展成为今天中国化纤行业的知名大型集团;从技术上的一片空白,到如今拥有多项各类专利产品;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168亿元年销售额、实现利税21亿元,到2011年实现销售额 325亿元,实现利税51亿元。恒力集团旗下恒远、亮丝隆、超力特、酷派丝等品牌已打入全球80个国家的市场,2010年出口额累计近20亿美元。这一出口业绩不仅位居国内化纤出口商的前列,也在国际高端市场实现了对日韩等国化纤产品的替代。目前已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化纤巨头、全球大型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商,这就是——恒力集团。
辉煌“十一五”
恒力集团是以化纤、织造等纺织产业为主导,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恒力已经成为全球大型的织造企业、全球大型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均列行业前列。今年上半年,恒力化纤出口量同比增长45%。
打造世界一流化纤基地
建于1994年的恒力集团经过10多年的蜕变,已经成为世界大型织造能力和全国涤纶长丝产能位居前列的大型现代化纺织企业。
2002年,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成立,引进两套德国吉玛公司生产的年产20万吨聚酯生产装置,并配备120台日本、德国产DTY高速加弹机,生产能力跃居全国化纤行业前列,成为我国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恒力化纤40万吨熔体直纺A线工程、年产20万吨熔体直纺B线工程相继投产;2007年,总投资18亿元的恒力化纤二期年产20万吨超亮光丝项目建成投产;2008年,恒力化纤年产20万吨涤纶工业丝项目开工;2009年,恒力投资新建了恒力化纤年产20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丝项目,5000台织布机、5000台倍捻机同年进驻宿迁基地。
2010年12月,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1月,由恒力化纤自行设计、安装、调试的20吨纺丝聚酯项目正式投料,这一项目的成功开发,显示了恒力集团在科技开发和消化吸收在创新方面的实力;3月,恒力化纤年产2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成功开车。
目前,恒力集团已拥有全套原装进口熔体直纺设备,配置德国吉玛、巴马格、日本TMT公司一流的聚酯、纺丝和加弹设备,纺丝年产120万吨,拥有高速加弹机200多台,拥有12000套先进喷水织机、喷气织机,8500台倍捻机及其配套设备。
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表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世界上一流的先进化纤设备,都能在恒力看到。今后,恒力将继续致力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设备和技术改造,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高端化、差别化产品比重,并积极向产业链上游配套发展,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今年在中小企业普遍感到面临危机和重重困难时,陈建华认为,今年是纺织行业最好的一年,恒力集团要在这一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50亿元,这也应承了陈建华的“什么时代做什么事”的理念。
生产世界一流先进产品
在高新技术纤维开发日益成为化纤行业主流的当下,恒力已然先行一步,集团去年高新技术纤维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达到20%,利润贡献率超过40%,高新纤维贡献率达80%。
在国内,恒力与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恒力产学研基地,合作开发了300多种新产品。此外,恒力还聘请了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的知名专家组成国际研发团队,专注于高端差别化产品开发。
依托恒力研发中心,恒力相继研发成功熔体直纺超细旦纤维、超亮光纤维以及高支多孔纤维、无扭矩合股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等多种类别、不同规格的差别化、功能性系列产品,并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超细旦涤纶低弹丝、涤纶牵伸丝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超亮光涤纶长丝产能稳居全球前列。
以永久型吸汗速干纤维为例,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永久型吸汗速干纤维既具有棉织物的外观和自然触感,又具有涤纶的速干性和抗皱性。除了生产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等领域的高性能纤维,恒力还在工业用化纤——工业丝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目前,恒力研发团队成员超过300人,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先后承担了多项重大科技项目,获多项国家专利产品。恒力集团织造企业仅2010年就有6000多个新品种投放市场,其中的30%属于自主研发。
在恒力的发展历史上,科技创新伴随企业壮大和成长的全过程,作为创新的基础,恒力还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使企业拥有了一批有实力的科研团队。陈建华告诉记者,为践行差别化、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定位,恒力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造自己的高素质研发团队。
科技创新为恒力带来了颇丰的效益。2010年,恒力自主开发的纤维品种达到180余个,产品差别化率达到75%以上,超过欧美国家50%的平均水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