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稳物价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CPI全年控制目标为4%~5%,上半年为5.4%,7月为6.5%,创近3年来的新高。经济界新近认为,判断通胀拐点三个因素:一是流动性具可控但有滞后性,可能在3~4季度成为通胀下行的推力。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何时减弱,其中还有国际输入性的不可控。三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将成为通胀的持久拉力,何时出现拐点尚无迹象(巴曙松,2011-8-12)。
(三)影响新棉价格的几个因素
1、从性价比来看,粮棉产区的粮价上涨。国家粮食最低价逐年上调,今年黄河小麦农民售价1.98~2.00元/千克,优质强筋小麦2.20~2.50元/千克,迄今没有启动1.90元/千克的最低保护价;粮价的回升有利带动棉价的回升。
2、从期货来看,1-7月大幅下滑,8月止跌企稳,近期趋升。郑州CF109从1月的32645元/t的高位下降到7月的20955元/t,降幅35.8%。国际上,纽约洲际交易所10月的期货价格从4月最高152.53美分下降到7月的106.71美分/磅,降幅30.3%。进入8月,受美国信用评级下降的影响,该月第二周国内外期货市场价格下降,纽约洲际10月降幅5.67%,郑州CF109降幅1.67%,第三周趋稳略升。如果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价格上行的空间加大。
3、从棉纺来看,高价棉消化的时间延长。一是回顾2003年高价棉在半年内消化,2004年低价进口棉产生了明显“稀释效应”,而今年没有的原因是国际棉价高于国内和消费动力不足。二是临时收储价对市场的打压很大,迫使2010年的“高价棉”“硬着陆”;加上企业融资难,为了保住骨干工人不得不采取“开四停六”。由于开工不足,加上伏季耗电增多,7月棉纺产量244.6万吨遭多方质疑,而高价棉的消化需较长时间。
4、从出口来看,国际消费疲软,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然十分脆弱,复苏很不均衡”(拉加德,IMF总裁,2011-7-6);全球经济面临“全新且更危险”阶段(佐利克,世行行长,2011-8-13);8月上旬,美、欧债务危机以及美国信用降级,股市动荡,第2周全球股市缩水4万亿美元。美、欧盟、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调减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一些国家的政治动乱等,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消费市场仍疲软。美国或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价格上涨。
5、从资源来看,全球棉花产量增加。ICAC 7月预测全球植棉面积增8%,预计总产增10.7%至2742万t,因消费不足库存增加,不支持价格上行。
三.未雨绸缪,应对增产,积极防范“卖棉难”将是今年棉花的头等大事
针对棉花丰收,要把防范“卖棉难”作为今年棉花的头等大事来抓。
鉴于临时收储为市场提供强有力支撑,期望实施细则尽早出台;适时启动,兑现敞开收购的承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