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天虹·2011中国纺织市场论坛”10月举行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8日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价格释放的市场信号,积极地安排生产经营情况。因此,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所有实体经济都希望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的经营预期。而通货膨胀往往会导致价格脱离供需基本面,出现剧烈的波动,进而混淆企业经营者的视听,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同时,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土地、房屋等资产价格不断攀升,促使投机经济越演越烈,让企业资本以及劳动力相对贬值,进而影响到企业对科研和发展的投入,导致实体经济遭到抑制。

除此之外,就中国的实体经济而言,还存在一些其他具体的制约因素。首先,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实体经济持续施压。今年以来,为了控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三次加息。同时,中央政府还加大了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产能过剩的力度,这系列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都将对企业投资、融资造成巨大的制约。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很难为继。当前,世界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就业需要,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同时,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也会对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在“十一五”高速发展后,目前各地普遍面临着建设用地不足,污染排放高、环境损害严重等资源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限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也会增加,由此,一些地区的发展空间和排放空间将收到压缩。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发展困境,行业的出路又在何方?

纺织产业:转型路途漫漫

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资本、原料和劳动力三大要素市场的变化无疑是纺织行业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2008年以来,中央实施了事实上“双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而2011年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资本市场的“风水轮转”给国内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资金链条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又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就要求纺织企业积极寻求升级转型,从纯粹的加工制造业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抢占“微笑曲线”的两端。

与资本市场相比,纺织原料市场更是惊心动魄。棉花从去年3月份的1.5万元每吨,猛增至11月份的3.2万元每吨。在棉花的带动下,化纤等替代原料的价格也随着上涨。原料价格的上涨给纺织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很多企业纷纷关车停产。然而,今年年中,棉花价格又一路狂泻,8月初跌破2万元大关,目前暂时维持在每吨1.9万元左右。棉花价格的暴涨暴跌,给纺织企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因素,下游订单飘忽不定,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未来如何规避风险,企业是否应该尝试原料期货、资本运作,这都是纺织行业需要探讨的问题。

人力成本上升是中国所有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来说,形势更为严峻。反映在企业层面,则是“用工荒”的出现和工人工资的上涨。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人均工资提高了20%左右。据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介绍,集团在2010年工资水平上调了49.6%。即便是在工资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依然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在“人口红利时代”渐行渐远的背景下,纺织企业又该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模式,同样是行业认识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

除此之外,全球经济的低迷、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又使得纺织企业放弃对外出口的传统模式;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愈加严厉,又让纺织企业背负了巨大的环保成本;纺织行业还存在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状况。在“十二五”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间段里,这都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的纺织产业应该从大处着眼,顺应时代潮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同时,行业同仁仍需相互学习、分享信息,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而努力打造这样一个“交流、合作、分享、共赢”的行业平台,正是“天虹·2011中国纺织市场论坛”努力的方向。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7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