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九栋心有余悸的告诉记者,在价格急跌的时候,正是由于他果断的卖掉了手中的存棉,企业现在还能勉强生存,棉花加工企业的利润就在盈亏点之间,近年来成本的提高使得企业本身很难经受风浪。
成本的提高,再加之棉价的剧烈震荡,田九栋不得不选择减少产量。 他说,正常加工一年能生产七八千吨皮棉,再少也不会低于四五千吨,去年整个的加工量才500多吨,减少了十倍。
产量的锐减,再加上价格的急跌,企业的损失不小。田九栋说,损失大概有150万元,只多不少。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就很不容易了,他时下的策略只能是关关停停,走一步看一步。今年都不敢太动,如果国家收储不给企业留出利润,那企业只能是停、等、看。
那么,产业链的下一端,棉纺企业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见到田九健的时候,他正在为今年4月份高价加工的棉纱发愁,几个月过去了,几十吨的棉纱就这样一直积压在仓库里面。事实上,他在棉价最高的时候购买了几百吨的原材料,几个月以来,田九健一直在亏损销售,可仍然有十几吨的存货无法销售,时至现在,虽然棉花的价格跌倒了最低的价位,可是他现在生产的棉纱还是在继续亏损。
山东省夏津县天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九健表示,比如说20500元的棉花,乘以1.12吨,去掉杂质后,纯棉的真实成本就上到23000元了。再加上工资、电费、税务、运费、利息等。盈利点在31000元。
田九健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的皮棉价格是20500元,加工的总成本是31000元,可是现在棉纱的销售价格只是在28000元左右,每加工一吨棉纱,他就要亏损2000多元。他说,上个月亏了一百多万元。
从4月份到现在,田九健已经累计损失500多万元,那么,既然生产就会有损失,为什么还要坚持生产呢?
为了维护设备,田九健只能选择最大限度的减产不停机,现在企业每天限产四分之一,可这在整个德州地区已经算是最正常的生产企业了。
山东省夏津县县长才玉璞告诉记者,形成了棉纱和棉花价格的倒挂,企业纺出来就赔钱。全县300多家棉纺织企业,有将近75%的企业在上半年处于停产状态。
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从3月份到现在,整个德州地区80%的企业处在停产、限产状态。有40%的企业处在停产状态,很可能有20%的企业倒闭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