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纺织行业最具权威的专业性赛事,2011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即将拉开帷幕。此次大赛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绍兴县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主题为“幸福感”,希望面料设计师通过捕捉不断变化的世情和国情,秉承设计的人文关怀精神,运用面料设计语言发掘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大赛的报名工作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临近截稿期,越来越多的作品承载着选手们的希望,飞往“大赛”的主办单位邮箱。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赛”有几大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2011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将分为面料设计分赛和花样设计分赛两个组别。其中面料设计分赛主要面向纺织服装企业,强调作品的可生产性和市场价值;而花样设计分赛则主要针对设计机构、专业院校的设计师,更重视对创意的感悟和表现。在两个分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将由知名设计师制作为成衣,并以动态秀的形式向业界展示,以更好地实现面料设计与终端市场之间的价值互补。
此外,此次大赛的参赛范围更加宽广,其花样设计分赛会不仅有国内60多家院校参与,同时还吸引了来自日、韩、美、英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参加。
自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举办以来,走进了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和高等院校,举办多场专题赛事讲座,将前沿流行资讯带入院校,传递设计理念,辅导广大参赛者进行更好地创作。同时大赛在业内还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设计人才参与,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众多优秀的设计新秀从大赛中脱颖而出,迈开了事业的第一步。
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记者采访了部分参加大赛的高校老师、获奖选手以及专家评委,请他们来谈谈对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的看法。
高校篇:
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副院长 王 勇
王 勇:“大赛作为发掘设计人才、展示选手设计才华和高校教学成果的平台,如果能进一步创造机会增加高校和行业企业的互动及产学研项目合作,不仅有助于行业的发展,同时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美术学校 校长 叶鸿泽
叶鸿泽:“大赛对于纺织行业和纺织院校的发展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行业实践相结合,对我国纺织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
高校教师访谈:
记者:请从纺织院校的角度,简单谈谈目前我国在面料及花样设计方面的现状,需要提高的方面主要有哪些?
王勇:目前我国面料及花样设计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一些高端服装品牌为了追求特色化竞争及避免其他品牌仿造,会选择从国外面料商进货,这既增加了原材料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纺织品设计而言,面料及图案设计灵感还有待提高,灵感来源可以多样化,例如,传统民族民俗元素、当下时尚元素、流行色以及个性化图案设计,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以及求新求异的市场需求。
叶鸿泽:还要继续提高设计理念,要把设计理念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满足市场多变的的需求。
记者:“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12年来在推动行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何处?
王勇:创新一直是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行业就会失去竞争力。12年来,“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不仅促进更多的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关注这一设计领域,借此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而且为行业发掘了更多的纺织品设计人才,推动了行业的自主创新,使纺织品设计越来越富有活力和变化。
叶鸿泽:不断创新是整个行业面对复杂市场所必须要采用的手段之一。在新形势下,市场的变化更加复杂,纺织行业内要不断地更新产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大赛在推动行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提升了选手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在创新方面的发展。
记者:贵校多年来一直组织本校学生积极参与大赛,目的是什么?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王勇:我们非常重视组织及指导学生参加专业赛事,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专业及课程学习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使学生学有所用;对于学生而言,有机会参赛及入围获奖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拓宽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范围。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