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3家德国企业来中国寻求合作的模式和路径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惊人的一致就是“重视成长”。他们或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或成立合资公司将后端生产交给中国企业完成,或藉由贸易公司将产品销往国内,或与中方联手打通相关应用领域,看重的都是与之合作的中国企业在未来发展目标上的整体构想。
PolymerTechnik Ortrand Gmbh商业管理研究所质检部经理Alexander Bergk告诉记者,对于合作伙伴,相互间的认同和友好是基础,重要的是双方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望,至于它在中国市场的资源和资金实力完全可以在合作中共同创造。
专做汽车内饰的Strahle+Hess Gmbh销售部负责人表示,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是整车厂商从质量、物流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的要求。考察行动已经开展了两年,目标企业一直都还在权衡之中。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企业要具备行业基础知识、有做过汽车产品的经验、熟悉行业要求和标准、具备合格实验能力等,此外还有区域考量。
面对德国企业的合作诚意和略显挑剔的目光,中国企业更愿意把这看作一次在合作中学习提升的机会。前来“觅食”的德国企业多数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有的甚至已经富过5代,这对于正处在20来岁的中国产业用企业而言大有管理可学。一家被德国企业点名对接的中国企业负责人说,也许通过合作,我们还是对德方的技术处于仰望阶段,但是他们的设计优势、创新思路和做专的经验,一定可以给我们启迪。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