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德产业用纺织品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启示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对技术和品质的坚守近乎“迂腐”,使得德国公司把自己的任何一个部分交出去都是痛苦的抉择。莫说是选择合作伙伴这种需要高度信任的生意臂膀,即使是敲定一单买卖也绝不含糊。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一家德国公司拒绝某内资企业要求其产品在内地生产销售的情景,只因为中国和德国一模一样的那条生产线,还没有获得完备的标准认证。

    记者惊讶地发现,对接现场竟形成德国企业找德国企业的局面。这些原本在德国就是合作伙伴的企业,因为近两年纷纷将子公司开到中国来,很自然地在中国市场上第二次“握手”,毕竟双方的品质标准早已互认,脾气秉性也相对熟悉。而他们携起手来一道打通中国市场下游应用领域,中国企业的尴尬必将加剧。

    前来对接的中国企业抱着开放心态无疑,向德方要配套、要市场、要技术的诉求蠢蠢欲动,却不是想要就能有。不少德国企业明确表示选择合作伙伴看重的不是规模和资金实力,而是所谓的成长性指标,只会奔跑而不懂停下来思考的企业是不具投资诱惑的。

    比之德国企业的“不着急”,中国企业稍微着点急也没什么错。13家德国企业中多数有100年以上历史,有的甚至富过5代,这对于正处在20郎当岁的中国产业用企业而言大有管理可学。同样是家族企业,潜心做专炼成百年企业绝对是一门学问,壮大后不忘初衷的关键是,该慢时一定要慢得下来。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4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