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宿舍楼楼梯扶手上,从垃圾桶中“回收”的军训服一字排开,迎风招展,成为一道风景线。
每年9月中上旬是大学新生集中军训的日子,然而军训结束后军训服如何处理,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迷彩服只穿半月便被抛弃,造成了巨大浪费。以大学城约3万名新生计算,花费近200万元的服装大多当作废旧品被处理。
现象:军训服堆满垃圾桶
华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楠(化名)这几日看到一个奇怪现象:宿舍楼梯栏杆上晾着大片的新生军训迷彩服。学校保洁员告诉他,这些全部都是从宿舍垃圾堆里捡出来,洗刷干净后晾晒的。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华师大宿舍发现,新生宿舍楼口垃圾桶里塞满了军训迷彩服,甚至在下水道口旁边也有随意丢弃的军训服。“保洁阿姨已经将大部分都收拾过了,要不然更多,这些应该是刚扔的。”李楠说。
保洁员黄女士称,这些天她看到被扔的军训服觉得非常可惜,所以自己收集了一些,准备找个合适机会捐给有需要的人。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刚结束军训的大一新生,来自该校地理科学学院的张同学表示,班里有一部分人已经将军训服扔了,“没什么用处,而且也没地方放”。同时也有一些同学表示会保存军训服,当做纪念或者拿回家给别人穿。
南方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军训服75元一套,今年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专科招生总人数在7000人左右,一批新生的军训服费用就高达约50多万元。保守估计一半人将其扔掉,数额也不菲。另外,记者走访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军训校成为“一次性服装”现象比较普遍。
学生们要么直接丢掉,要不留着做纪念,只有绝少数能循环利用。以大学城今年约3万名新生计算,这批花费近200万元的服装即将被当作废旧品处理,学生和家长都说是巨大浪费。
学生:没有其他场合可以穿
华师大一位大一新生表示,军训服包括帽子、鞋、帽徽、上衣和裤子,遗憾的是穿了10多天以后就派不上用场。大学生都反映,除了军训,没有其他场合可以穿。
记者采访了常年工作于该宿舍楼的保洁人员,据他们反映,这个现象早就存在,每年军训结束后都会有许多同学将军训服随意扔掉,原因是多方面的。
“穿上感觉不是很舒服,很多同学的裤子还会开线,而且军训服装基本没什么用,穿着会显得不合群。而且广州天气比较热,军训服也不适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张同学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