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欧债危机升级,商品市场成为重灾区,期棉大跌
郑棉:上周郑棉先抑后扬,并一举突破前期整理平台,成功站上均线系统之上。回顾上周,9月8日收储正式启动,当日郑棉大幅增仓上行,多头力量爆发,单日剧增逾13万手,再次刷新棉花期货上市以来日增仓纪录,再次吸引资金的眼球,让前期弃棉花而走的资金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是周四郑棉并没有乘胜而上,而是缩量调整,可以说目前的位置比较重要,看后期能否成功守住涨幅。
美棉:上周美棉突破整理平台,大幅上扬。截止收盘,12主力合约报111.87美分/磅,持仓量增加,并在本周创下3个月来的新高。
现货市场:国内现货价格续涨,外棉价格跟随期货市场走跌,外棉竞争力将加强。
上周棉花现货市场继续企稳回升。截止9月23日:
Ÿ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为19995元/吨,较上上周19738元/吨涨257元/吨;229级为21456元/吨,较上周21310元/吨涨146元/吨。由此可见,现货市场棉价走势与期货市场期棉走势背道而驰,一片看涨。与此同时,新棉已陆续开始收购,籽棉收购价格也稳步攀升,部分地区已经超过了收储价折算的籽棉价格4.3元/斤的水平。主要原因有几点:1)9月大部分棉花主产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内地棉产量可能达不到预期的产量和质量,抬高棉价;2)今年籽棉价格与去年价格落差太大,农民惜售;3)下游纺织业趋暖;4)贸易商和加工厂开始收购,争夺资源。预计本周现货市场还会继续上涨。
Ÿ棉花电子撮合市场近月合同MA1109上周五收市报19840元/吨,较上周202500元/吨涨410元/吨。撮合盘跌幅较大,近月合同价格已经低于了收储价,这是对内外盘期棉走势的过度反应。
Ÿ进口棉FCIndexM指数为119.16美分/磅,折1%关税19387元/吨,折滑准税19842元/吨。进口棉随着ICE期棉的走弱而下跌,目前价格已经低于国内的价格,外棉因为质量较好因此在国内的销售市场将有很大的竞争力。
欧元区PMI跌至两年来谷底,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9月份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8月份的50.7降至49.2,跌至两年来谷底。PMI低于50意味着经济活动陷入萎缩,市场的担忧因糟糕的数据再次升温。反映在商品市场,所有商品出现大跌,尤其是与外盘高度相关的品种。投资大鳄索罗斯表示,未来可能会有2到3个欧洲国家发生债务违约,也就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欧债危机的阴霾将萦绕在商品市场,成为不定期的炸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