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逐步稳定,让不少棉花加工和纺织企业严峻的原料和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以往棉花价格大起大落造成产业投机行为严重,企业经营风险增大,订单也多以短小订单为主,棉花价格稳定后许多风险将得以规避。”马俊凯说。
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泉远说,近期棉花价格的相对稳定,带动了棉纱价格的稳定,对于下游针织行业来说,这有利于和顾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今年棉花增产,将为原材料供应及价格稳定创造条件。
棉纺企业走出困境仍需时日
一些棉花纺织企业反映,虽然纱价企稳,但棉纱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销售形势依然严峻,纺织企业要走出困境仍需时日。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8月份棉价止跌企稳,棉纱价格也渐趋稳定,销量比前期稍快,但目前报价很难上调。棉纱价格比三月初最高价时每吨下跌了1万多元,跌幅近三分之一,这一下跌趋势让许多企业难以缓过气来。随着新棉即将上市,市场上棉花资源更加充裕,棉价大幅上涨可能性很小,下游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大量进货,仍是随用随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认为,去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棉纺企业得到实惠,今年棉价大幅下跌,企业遇到很大困难。7月到8月上旬,价格下跌较大的阶段,也是棉纺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中小企业关停较多,大型企业勉强维持。
以山东德州为例,德州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397家,其中棉纺企业180多家,棉纺能力为山东的1/7,全国的1/20。目前,当地中小型棉纺企业开开停停,总体上80%的纺企处在限产、停产状态,部分企业怕高温高潮环境设备生锈及复工时招不到工人,不得不硬着头皮生产,眼下仍然见不到纺织企业复苏的迹象,纺企对后市普遍表示不乐观。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社说,行业目前面临的压力还是市场需求低迷,订单不足,出口订单更少。“因为下游纱价太低,棉纺企业尤其是纯棉纺织企业生产一吨棉纱报价与所需要的棉花价格仅相差不足5000元,除去仓储和加工以及人工成本,利润非常低甚至亏损。”
高芳分析认为,棉纺行业面临国内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企业融资困难、成本加大;国际经济形势多变,需求回升不稳,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国际竞争力削弱,出口存在不确定性;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各类物资价格上涨,成本提升过快,企业难以消化。
专家和行业人士建议,应继续关注和扶持国内棉花生产,通过补贴和指导价保护价等方式提高棉农种植积极性,同时采取绿色信贷通道和专项资金引导棉纺企业实施升级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及时发布棉花棉纺产品信息,加大行业信息透明度等方式,引导纺织企业走出困境。
<<上一页[1][2]